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法律责任的认定,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对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内容和类型的界定一直以来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大多数人认为,非正常死亡即自杀,这种观点是狭隘的。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进行详细分类并逐一分析其法律责任认定,使高校、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各界能够清晰认识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法律责任,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在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生死问题给予了界定和阐述。而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中国共产党便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革命自身,从而超越了我国传统生死观的阶级局限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生死观的时空局限,最终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价值标准的中国共产党的生死观,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这一生死观,为当下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莫晓红 《商》2013,(12):323-323
在国外,死亡教育早已全面铺开。而在我国,人们依然是谈死色变,从社会生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都体现了国民死亡教育缺失。死亡教育缺失的各种弊端表明,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的死亡教育迫在眉睫,文中通过三个方面,描述在中国大学生中全面推开死亡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来顺 《中国市场》2009,(14):108-109
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尊重、敬畏生命,正视死亡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理性追求。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或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彰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必须反思自己,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并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解读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萍  王展光 《商业科技》2013,(26):45-45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方式。在网购群体中女性显优,在服装、化妆品、饰品和食物上远远高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艺术类专业女大学生由于专业的关系,对于时尚的追求远高于其他专业女生。本文对艺术类女大学生网购行为进行分析,阐述其购物行为特征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人类历史有如滔滔江水,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了灿若星河的文明,从人的诞生那天开始,生与死就成了人类探讨至今乃至将来的研究课题,不少先贤圣哲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穷尽毕生精力去认识探索这一命题,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西方伟大思想家的孔子和苏格拉底,其各自关于生死的学说、思想都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都关注、思考生死,敢于面对现实和死亡,探究生死价值和意义,但是由于二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他们的生死观也存在着很多不同。通过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对生死的认知、生死意义及死亡对群体和个体意义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旨在全面的了解中西方哲学思想,并从中找到连接两大思想的幽径。  相似文献   

7.
王磊 《人口与发展》2013,19(3):98-104
利用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辽宁部分(CMGPD-LN),运用离散时间事件史分析技术和logit模型,研究了1749-1909年清代辽东旗人社会中男性的婚姻与死亡水平、死亡风险的关系。婚姻对于男性具有保护作用,在婚男性的死亡风险要低于不在婚男性;logit模型结果表明,未婚和丧偶男性的死亡风险要显著高于初婚男性,中青年未婚男性的死亡风险高于初婚男性,而老年未婚男性的死亡风险比初婚男性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国1930-2000年不同时期的生命表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的变化,探讨了我国生殖健康政策在变化中的作用.20世纪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有两次显著变化.第一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育龄女性的死亡风险高于育龄男性,到50年代育龄女性死亡风险从高于育龄男性向低于育龄男性转变.第二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已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发生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末,育龄女性死亡风险的下降速度显著高于育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育龄人群死亡水平的性别差异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1930-2000年不同时期的生命表资料,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的变化,探讨了我国生殖健康政策在变化中的作用.20世纪我国育龄人群男女性相对死亡风险有两次显著变化.第一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处在较高水平上发生的.在上个世纪50年代之前,育龄女性的死亡风险高于育龄男性,到50年代育龄女性死亡风险从高于育龄男性向低于育龄男性转变.第二次显著变化是在育龄人群死亡风险已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发生的.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末,育龄女性死亡风险的下降速度显著高于育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育龄人群死亡水平的性别差异呈现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安徽省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果为学生干部的幸福感高于非学生干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幸福感依次递减;需求层次中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人数最低;生理需求的满足上女生高于男生;安全需求的满足上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需求的满足上城市高于农村。基于此,本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入手,提出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对策,希望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俞少鸳 《消费导刊》2009,(4):237-237
本文尝试着通过对庄子的文章解读,以及在道家、儒家和佛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庄子的生死观对我们现代生命意义的走向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并认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珍爱生命,客观地看待生命过程本身。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基于性别、年级、独生与否、专业、生源地、父母学历和家庭经济状况等要素对大学生进行物质主义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男生,大二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其他年级,文科学生的物质主义高于理工科,家庭背景对物质主义影响不大。基于现状提出从家庭氛围、价值导向和舆论环境等角度采取措施,阻断物质主义形成、加剧的源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倾向与乐观偏差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一是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倾向和乐观偏差在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二是男生在竞争的各个维度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合作的各个维度得分高于男生;三是无论是在积极事件上,还是在消极事件上,男生乐观偏差水平都显著高于女生;四是合作与竞争中的包容性、合群性、自我成长维度能正向预测积极事件乐观偏差,而过度竞争维度能反向预测积极事件乐观偏差及总体乐观偏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乐观积极,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生命产生怀疑,对社会实践持消极态度,否定生命。社会、家庭学校都应该重视并积极行动起来围绕生命价值观,通过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已成为江苏大学生生活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体育消费总体水平偏低,主要是经济支付能力制约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大学生的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6所高校大学生施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正交最大旋转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可分为7个方面,依次为:环境影响、就业压力、求知进取、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个人取向、能力的发掘与提升、改变现状。总体来说,环境因素影响最大,改变现状因素影响最小。个人取向因素上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生高于低年级生,环境影响因素上男生高于女生、城镇和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及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方法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spss17.0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检出率22.8%。差异分析显示,女大学生在戒断行为上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文科、理科大学生在MPATS各维度得分均无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凸显行为上得分显著差异,事后分析显示大一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学生。结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较为严重,应采取一定针对性措施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随看网络学习的日益普及,网络学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自编的问卷调查了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现状,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认知策略和行为策略的水平处于中等,而情绪策略最低.而且在情绪策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的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大二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级,这与男女大学生情绪调控水平以及对于学习要求和课程设置的年级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编大学生入党动机问卷,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入党动机可以分为理想信念、实用功利两个因子。受调查大学生的入党意愿较高,入党动机在价值信念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在实用功利上的得分。分析发现,是否为学生干部对入党动机无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否有党员对理想信念维度影响显著,即家庭成员里有党员的价值信念得分更高,对实用功利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1)
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家庭类型和生源地上的差异现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成人依恋量表,随机抽取1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从家庭类型自变量上看,大学生成人依恋在焦虑维度上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且独生子女大学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大学生成人依恋在亲近、依赖与亲近依赖复合维度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从生源地自变量上看,大学生成人依恋4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成人依恋在家庭类型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