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执行力已成为企业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笔认为,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既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需要,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避免出现企业的执行力缺失,更好地培养企业执行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是每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市场:基于存货调整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工业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存货都具有顺周期调整的特征。在本轮经济从上行周期到下行周期的转换中,房地产企业也面临消化空置商品房的压力,且其存货调整容易陷入供需对峙的僵局。但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发了通胀预期和资产价格上扬,刺激了房地产投资需求,使房地产企业加速完成了存货调整。但投资需求只是把存货调整的压力从房地产企业分散到全社会,实际上房地产部门并未能得到有效调整,而且投资需求引发的房地产价格走高和房地产投资加速还会进一步拉大未来调整的落差,不利于宏观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银行资产的安全。文章针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进行了情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于新时期的新农村而言,加强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保障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针对现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下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农村经济财务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在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进行权衡。本文借助Willem(2010)提出的信号模型,引入中央银行政策偏好,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央行损失函数,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中央银行在关注价格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采取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则会明显减小损失函数。而中央银行如果要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实现均衡,就必须在关注总量调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和领域采取更为直接的差别化金融调控。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探讨政策考核压力下大银行小微信贷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本文从金融科技赋能的新视角出发,分析了大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经营目标与政策目标由矛盾冲突转为缓和相容的内在机理,并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效果以及小微信贷业务快速增长的宏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考虑金融科技作用前后,最优小微信贷规模偏差由负转正,说明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大银行最优经营目标与政策目标之间由冲突变为相容。对金融科技作用机理的检验表明,创造效应、普惠效应、成本效应和风控效应均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地区小微信贷增长的宏观作用来看,政策驱动带来的小微信贷规模增速加快,不仅有助于金融回归本源,而且扩大了金融服务边界,从而优化了地方金融资源配置。本文揭示出金融科技赋能大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的机理和效果,为解释信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绿色配额初始分配与定价:模式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配额只有在政府强制实现对环境产权有偿初始分配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引导行为的"限外奖正"作用。由于绿色配额客体的公共属性,初始分配实质上是把社会总体福利置于理性微观主体间的配置,应综合考虑福利的代际补偿成本和个体的代间交易成本,在实行标价限量配置方式下,以边际环境损害为基础,体现交易成本地区差异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农户、银行、保险公司及政府部门的四方订单融资理论模型,可探讨政府及保险公司对订单融资市场的推动作用。理论模型表明,只要贷款利率的下降幅度、保险机构的赔付倍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能达到各方共同受益、缓解农村融资约束的理想局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双轨制演进及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双轨制进行: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系边界上引进市场化因素,主要表现为银行间市场利率已经市场化;另一方面,在正规金融体系内部,银行存贷款利率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然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实现双轨的对接,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双轨制改革带来的阶段性问题。本文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双轨制改革的进程,深入分析了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数量和价格决定关系,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性困境,进而提出了扩大市场化利率体系覆盖范围和实现双轨制利率体系对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