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产权房问题的本质是产权制度问题,即经济意义上的产权和法律意义上的产权相互分离,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没有被正式的法律制度承认和赋权。从产权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来看,要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分解和组合土地与房屋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等,同时引入"规划指标权",以此来扩大产权主体的范围,增加产权的权利内涵和创新产权规则,最终形成多元的组合式房屋产权格局。 相似文献
2.
3.
文章运用CHNS调查数据,对城乡居民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及动态趋势进行了研究。静态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要明显大于城市,且城乡差距明显;个体行业差异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发生机会,但父辈行业差异对子代贫困发生机会的代际影响不明显,健康、教育降低子代贫困作用巨大,同等条件下女性贫困发生机会要高于男性,贫困发生机会与年龄呈"U"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虽然中国整体面的贫困水平逐年下降,但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机会大于城市;城乡子代贫困机会差距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拉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在宏观上表现为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在微观上表现为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包括体制机制制约、劳资关系力量对比失衡、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居民资源禀赋差异等.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应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生产力均衡发展解决城乡居民之间和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户籍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逐渐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关系,通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逐步解决收入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之一。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平台化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产业、新效率、新平台,实体经济通过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新需求、新场景、新支撑,二者融合有利于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全球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需要发挥举国体制制度优势,全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和新活力。数字经济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范畴,即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农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就是通过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的数字化赋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治理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治理新途径。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和数字技术变革带来新挑战的双重困境,需要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五大实践路径,即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和有计划地利用数字生产力、以数字化驱动制度改革、以数字化变革推动“赋权赋能”和以数字化治理推动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大萧条的背景,其次对大萧条的两种主要解释:凯恩斯主义解释和货币主义解释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最后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为研究大萧条对我们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金融化趋势明显。平台经济较传统经济在组织分工模式、资本积累模式、全球化扩张模式三个方面发生深刻变革,并蕴含走向金融化的内在趋势。在此金融化过程中,平台经济表现出的金融过度创新、混业经营、监管脱敏、数字技术创新等特征导致局部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并使金融风险更趋复杂化和隐蔽化,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难度。针对平台经济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建议从明晰“科技”与“金融”业务边界,结合“主动”与“被动”监管举措,坚持“规范”与“发展”监管理念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平台经济真正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经济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的逻辑起点都要依据经济学假设展开,"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基本假设,即精于计算、理性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其过度张扬人的自利导致主流经济学在经济界标和社会界标上错位,虽然经过修正和完善,加入了制度、伦理道德的因素,却仍不免陷入人本贫困。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直坚持人本导向,确立了人本思想的研究地位,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实现了自我扬弃和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过程中,仍要坚持人本导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视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尊重人本精神,强化经济学对人的研究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