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伴随着中央振兴东北战略计划的启动与实施,“黑土地”终于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经济积弊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令人神往的“新东北”蓝图的实现,也并非易如反掌。而其中专司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更值得审计干部进行认真的探讨。为此,笔者仅以如何在本地区经济的调整、改造和振兴中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主线,来具体探讨审计监督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标的物是招标评标的主要任务,如何通过正确选择使有限的投资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采购前期对标的物的技术、市场、运行性能进行综合调研,研究编制出更为科学地体现物资技术性能优势的招标方案、询价文件、评标办法,实现物资采购全生命周期性价比最优效果,对企业的成本节约优势明显,也使绿色低碳环保采购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企业依法破产:金融部门面临的棘手问题吴元军,陈青,徐文忠1993年9月20日,D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决:C市(县级市)某镇建筑公司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负债累累,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根据企业申请和法院审查结果,宣布该企业破产。这家企业破产之后,贷款能否...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1995年和2003年的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国别外资企业与不同所有制内资企业组合产生的溢出效应模式。结果发现.外资存在与内资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不是普遍而一致的.而是与外资企业的国别和内资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密切相关。我们研究的主要结果表明,西方国家的投资较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投资对内资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进一步发现西方企业对国有企业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则改进了内资非国有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的绩效。本文所发现的外资在中国制造业中溢出效应的有趣模式建议外资政策设计应着力促进不同类型外资与内资企业之间的特定组合,特别是西方跨国公司与本土国有企业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企业与本土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互动.从而最大化外资溢出带来的溢出好处。  相似文献   
5.
。一、支柱产业、骨干税源:我省钢铁行业的基本情况和税收贡献 (一)税收基本情况 河北是冶金大省,冶金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6,冶金行业税收在全省税收收入特别是国税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对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税制改革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增值税在我国正在发挥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的重要职能作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增值税价值进行深刻的分析,在得出增值税适合物质生产水平欠发达的时代、增值税只能且只能作为中央税种、增值税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渐由别的税种替代等.在此几个判断的基础上,认为增值税在我国的当前发展阶段有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保障、增值税应由共享税改为中央税、要逐步引导增值税的收入效应让所得税替代、财产税应成为地方税制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WTO三问国企     
徐文忠  张忠凤 《税友》2002,(1):9-10
有人说,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企业,幸福得不知道世界经济的风浪有多大,曾经不需要遭受任何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国有企业在中国加入WTO的初期,更会受到政府部门特别的关照,抓紧享受融资优先,改制优先,可以债转股等政策,国有企业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各省,市的国有企业布局雷同,在省这一层次,基本上每省都有电视机厂,汽车厂,炼油厂,每市都有烟厂,钢铁厂,每县有制酒厂,化肥厂,纺织厂,工厂以机械厂为例,铸造,机械加工,电镀,热处理车间样样俱全,这一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弊端显现并不严重,当经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时,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后,不属同一行政区域的同类国有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弊端显现出来了,国有企业伤痕累累,利润,税收少了,亏损增加了,国有企业雷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敌人,比外国的竞争对手更可怕,这是各级政府最伤脑筋的事。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农业产业化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分析了相关税收政策对我国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税收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