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德勤员工举报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与监管部门的强烈关注,这一事件可能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性,也可能产生极大的潜在负外部性,媒体与公众在讨论这一事件时需要重视吹哨行为的正当性前提。本文从吹哨行为的双刃剑属性及其伦理争议出发,探讨了资本市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标准及其构建问题,以为相关各方评论特定吹哨行为时提供基础性、前提性的概念框架。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标准主要包括“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关键要素,且通常需要经由对吹哨动机和吹哨信息真实性的评价来综合判别吹哨行为的正当性;对于吹哨人而言,在个人层面上构建吹哨行为的正当性极为重要,主要包括吹哨信息、吹哨渠道与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会计从业人员在吹哨行为方面提出了在当前中国伦理与法律环境下可行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就必须从“求全、求大”向“增值、增效”转变。多元化是我国企业实现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粗放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提升企业多元化价值呢?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多元化价值越大,证实了内部控制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和执行的优化作用;进一步,内部控制对多元化价值的提升效应集中体现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大要素中;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补充性检验的结果证实,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宏观层面的政府财政决策,同时也作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避税行为。基于此,本文选取台风灾害这一独特视角,以2008-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究自然灾害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沿海城市所遭受的台风破坏程度越大,当地企业的避税程度越低;进一步,基于地方财政需求、企业政治特征和资本市场压力视角的横截面检验发现,该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灾后避税更少的企业能够在未来期间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和信贷资源。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中国特有的政企互动关系,揭示了自然灾害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资源配置战略视角,以我国2007—2016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究不同资源配置战略下的盈余价值相关性差异。研究发现:从整体看,经营主导型公司的净利润较投资主导型公司更具有价值相关性;从构成看,核心利润的价值相关性在经营主导型公司中更强、投资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在投资主导型公司中更强。综上表明,资源配置战略是影响公司盈余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丰富和扩展了有关盈余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为投资者解读公司的盈余信息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对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全局性、长期性资源配置的重要规划,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也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本文从企业战略视角出发,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经营主导型企业,投资主导型企业的债券信用评级更低,并且该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资源配置战略对债券信用评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企业中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企业资源配置战略通过作用于企业违约风险而影响债券信用评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发债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投资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避税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现有研究关于避税经济后果的较多,而鲜有关注避税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作为一套完整的风险管控工具,能否抑制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目前尚待实证检验。基于此,拟通过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如何影响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管控避税所引致的大股东掏空风险。进一步检验发现,内部控制的风险管控作用集中在内部控制建设需求较为强烈的民营企业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样本中;区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发现,风险评估对于风险的管控作用有更直接影响;总体而言,内部控制是有效管控风险的制度工具。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