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国民幸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目的、是本质、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手段、是主题、是中心、是第一要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国民幸福度",在实际工作中稳健提升"国民幸福度"。"以人为本"应该是"以人的幸福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全民的、世世代代的幸福最大化";"幸福最大化"的中国传统路径应该向现代路径转换;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应该落实在"国民幸福度"的最大实现上。 相似文献
2.
对基尼系数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从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拉开收入差距,可以刺激人尽其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社会生产的活力,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收人差距过大,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从经济增长的成果分配中得到满足,不仅不能调 相似文献
3.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4.
5.
“收入满足度”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收入满足度,有很多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实际测定中的典型代表,主要有两种方法,如德国经济研究院(DIW)自1984年以来每年进行调查所使用的方法(DIW,1984),我们可以简称为“数字法”,国内学者大多使用类似于DIW的方法(王庆珊等,2002;汝信等,2004);而我们近年来的研究所使用的调查方法,则可以简称为“比值法”(傅红春、罗文英,2004a)。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有一些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个人收入结构的中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一段话,理论含量非常大,其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分配的效率问题,也就是分配依据(始点)的要素结构问题;二是分配的公平问题,也就是分配结果(终点)的贫富结构问题。本指出在中国和美国都存在的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就个人收入的要素结构来看,都可以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按要素分配。第二。就个人收入的贫富结构来看,都可以说常用的货币量差别指标夸大了人们实际上满足度的差别(而后在经济上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已刻不容缓。2010年全国两会以来,收入分配问题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明确提出,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已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9.
10.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