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运用政策分析、比较研究和归纳演绎等方法辨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各类配置方式的法理、经济机理、权能和适宜性,结果表明:新时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体系包含四类基础配置方式,各类配置方式的法律和经济性质决定了其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差异。四类基础配置方式在所有者权益保障力度、市场化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有利度等方面各具特征。从公益性—营利性的角度将土地利用划分为六类场景,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在不同场景中的优先适用度不同。完善国有建设用地配置体系应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统一权能,明确适用情景,放活组合方式,强化土地配置与储备、供应、利用的衔接,以填补配套机制缺位。 相似文献
4.
经济补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政策工具,耕地保护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构成,但目前地区间横向耕保补偿机制缺失.生态视角下,仅以耕地农产品供需关系衡量补偿关系和标准的方法欠缺理论完备性.耕地保护补偿的理论根源是耕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和政府失灵,补偿机理可还原为耕地价值的分配调整,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和外部性分别是上下级“纵向”和地区间“横向”补偿的依据.基于耕地价值供需平衡的假设和简化推论,综合省际统计和调研数据核算各省区耕地“全价值”年均单产,比较全国和各省人均耕地价值占有量,可将各省份划分为耕地赤字和耕地盈余区,依据耕地价值量差值建立横向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