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于 2 0 0 3年 9月 2 0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总编辑秦毅和本刊主编王逸舟的共同主持下 ,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位中青年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纷呈的发言。我们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整理出来 ,刊登在此以飨读者。编辑部特别强调 ,这里刊登的文字得到了各位发言者的确认 ,发文顺序以发言先后为准。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的理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均出现理论终结与庸俗化的倾向。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到了追本溯源、反思其主体性的时候了。从回答“国有际吗”、“国际有关系吗”、“国际关系有理论吗”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文章反思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自身维度问题(即国际关系的理论性),探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先天不足与终极趋向。国际关系是人的关系与社会关系在国际层面的呈现,国际关系理论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终究是人的学问,对国家的抽象不应以丧失人的主体性为代价。当西方神话被中印共同崛起为代表的亚洲崛起打破时,这将还原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是以国与国关系形式表现的国家与世界的关系 ,与国内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内是有政府状态的 ,而国际社会则缺乏最高权威 ,处于无政府状态。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追逐的基本目标是生存与发展 ,以国际关系术语讲主要是安全与权力。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学派及其争论首要的即是围绕权力与安全的关系而展开。认为只有争取权力 (强权 )才能追求到安全 (和平 )的是经典现实主义 (以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争强权 ,求和平》为代表 ) ,认为各国权力必须受制于集体安全与国际道德的是理想主义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及至集体安全 (世…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需要10年以上时间推进的伟大工程,面临不少地缘政治风险,必须未雨绸缪,妥善应对一带一路的"三五效应"从人类文明史和全球化格局看,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具有"三五效应":一、5千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华陆海文明协调发展。中华文明长期受制于北方威胁,局限于内陆。海防还是陆防,一直困惑中国的防御布局。一带一路明确中国同时从陆上和海上走出去,既发挥传统陆上文明优势,又推动海洋文明发展,使中国真正成  相似文献   
7.
王义桅 《经济》2023,(12):12-13
<正>曾经有人发出疑问:火星上是不是存在生命?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寻找着火星上能够支撑人生存的要素。例如:火星上是否有水或者组成水的元素存在?但按照自我为中心,即按照我们对地球的生命的概念来理解,也许火星上存在的物也可以称其为生命。但这种物质和地球上的生命的元素组成是不相同的。举以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过去对于人才的定义与理解是根据近代以来所熟悉的那套发达国家对何为人才的理解标准相一致。但事实上,人才的定义却不局限于此。我们不能用西方的人才观念看待中国的教育、知识与人才理念。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式微折射了后西方时代的来临,也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问题推上了历史的前台。然而,直至今日尚不存在系统、完善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本质上涉及中国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大背景,因此不仅要从学科建设等硬环境中探寻对策,更要从中式文化传统中追溯求解。一方面,中华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学习型文化、多样性文化,加之中国现代化的路径依赖特征,阻碍了中国产生西式的国际关系理论;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天下主义、道德理想主义以及和谐理念等均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内核。随着中国崛起从器物、制度层面向精神层面推进,中国有望通过塑造"全球中国"身份,以中国梦实现世界梦,构建起超越西方自身的理论体系。在西方世界危机重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面临深刻自我反思的今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梦正在开启。其内涵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其路径是复兴中华原生文明,包容西方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9.
最近,西方一些国家急于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心态越来越明显. 先是G7外长会花了约90分钟讨论所谓的中国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或加大经济胁迫来实现国家利益;5月8日,欧盟和印度宣布了一项综合性的"连通性伙伴关系"计划,支持在印度及包括非洲、中亚、印太在内的第三国和地区实现有弹性、可持续的互联互通;10日,欧盟与哈...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作者从认识论根源、政治根源、全球化根源分析了民族主义神话的西方逻辑,其逻辑主要表现在政治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等方面。作者认为,以所谓“新民族主义”塑造中国的新身份是在新的时代继续制造民族主义的神话。按照“源于民族-因为民族-为了民族”及“国家化-现代化-世界化”三阶段的分析框架,未来中国的国际身份或国际形象塑造应扬长避短,对应地包括3个层面: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和、合的民族性格;适度的民族自豪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要同时实现现代化和世界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完成国家化使命,就要毕其功于一役,实现历史文化传统、国际潮流与世界认同的“三位一体”。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过程中做负责任的大国,这应成为中国的新定位。中国的和平发展正在塑造中国新的国际身份,其成功将自然打碎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种种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