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城镇化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而西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低、实现难度最大的地区,其城镇化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质量与速度.文章从制度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和生态环境维度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思考并给出建议,以期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的内涵: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的异化、与其劳动行为的异化、与其自身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来揭示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中运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人事制度管理中不宜实行末位淘汰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位淘汰制是众多员工激励手段的一种,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成功地实行末位淘汰制需要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和可以随时补充的后备资源。由于目前高校难以满足成功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两个条件,因此, 高校不宜实行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城镇化则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二者在西部地区能否实现有机结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西部地区生活模式传统,生态观念淡漠,城镇发展环境不佳;人口分布不均,生态消费过度,城镇体系发育不全;产业结构初级,生态压力加剧,城镇经济发展乏力;协调发展困难,"两型"社会难建,城镇整体质量不高四个方面的阻滞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转变生态观念,改善城镇发展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健全城镇演变体系;承接产业转型,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构建"两型"社会,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等相应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这一任务尤为艰巨。文章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农村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素质、产业组织现状、基础设施配置和村镇建设规划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择优发展、技术配套保障、人力资源建设、专业组织壮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布局规划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与成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区域空间演进理论的梳理,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机制与手段,以期对我国区域空间结构转型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