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战略调整:金融经济语境的实证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经济的全球渗透业已构成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内在要素。通过构造影响实体经济的新机制和增加货币市场需求管理的复杂性重塑全球市场的需求面,辅之以全球化新趋势的供给面变化,金融经济正在构建新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全球环境。有鉴于此,中国外贸宏观管理调整应关注金融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内生性影响,相机实施新的外贸宏观调控以适应金融经济日益深化条件下经济周期的特征变化,同时基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的识别,建立国内外需求的统筹调节机制以满足宏观战略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近期应当注意统筹运用金融、货币和主权信用手段改进中国的出口贸易环境,整合全球分销网络以建立动态培植和调节需求的新机制,并加强新型贸易品部门监控。 相似文献
3.
4.
谷克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3):3-10
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在构造中国地区间经济增长不均衡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实践中的技术扩散通过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生产率提升幅度的差异。影响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发展趋势。本文就技术扩散的方法,重点,协调及相关政策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外部因素对中国商品流通影响的长期性分析——以需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外部因素对我国国内需求以及商品流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为最。外部因素对国内需求及商品流通的作用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点,并随着开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长期性。外部因素可经由数量、价格、全球化与国内市场互动以及渠道变革四个途径影响我国国内需求,进而影响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鉴于外部因素作用于商品流通的长期性特点,在流通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与实践中,需借助动态分析方法,从内生化层次讨论外部因素对我国商品流通的影响,按照外部因素内生化的基本观点,改进和丰富有关流通领域的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