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河流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以漓江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给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并揭示了其内涵.在深入研究河流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点上,构建了河流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以漓江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漓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迅猛发展,国际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有了极大提高,对推动和促进内蒙古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入境旅游场的动态发展演变对内蒙古旅游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基于时空集中指数、亲景度及竞争态等模型,对内蒙古的国际旅游客源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将为内蒙古各地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旅游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微博已成为人们交流、分享、互动的普遍方式。旅游业属于典型的信息密集型产业,利用微博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具有很大优势。本文对微博的传播特点、营销价值和目前在旅游产品营销中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在新浪微博上收集到的350篇旅游微博,从微博发布者、微博内容、发表时间等方面进行归类统计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微博旅游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入境口岸地区,不计其数的海外游客以其为中转地向全国各地扩散。广西是旅游业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着众多入境游客。通过对1997-2005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向广西扩散转移的数量变化、时间及空间分布集中性及其扩散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京津冀是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最大的中转区,长三角入境旅游转移在广西客源结构中排名第二,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而珠三角虽然向广西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最少,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及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日益兴起的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及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功能分区等观点.以此为理论参照,分析了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中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海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入境中转口岸之一,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经北京中转前往国内各旅游目的地。我国西部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向其转移。通过对北京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各省区流动的游客转移态和市场竞争态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入境旅游流向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梯度转移特征,以期对西部省区制定旅游规划、开展市场营销、发展国际旅游业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出入境口岸之一,许多境外游客选择从上海入境并将其作为中转地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入境游客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那么这种入境旅游流的东西递进空间转移是否存在一定规律,其转移人数又能否进行预测?其结果将对我国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宏观调控、旅游业接待、旅游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在1997--2005年国家旅游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转移态指数对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未来2年上海入境旅游流向西部典型(陕西、广西、云南、川渝)旅游区的扩散转移效量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广东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距离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是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领头羊",每天由广东入境中转前往我国西部省区的入境旅游者不计其数,这种扩散流动形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梯度转移。文章计算分析了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转移态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ArcGIS软件测算中转地与目的地间的空间距离,对比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发现广东入境旅游流的西向扩散以1 300km为界,可分为随距离递增和随距离递减两大圈层。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主观印象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旅游主观印象是个体对所接受的旅游形象信息进行加工后的主观感知结果,并非客观推广传播的旅游形象在个体大脑中的完全再现。桂林是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入境游客对桂林旅游总体印象的感知,能够为桂林旅游的形象宣传策略的制定、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目前基于旅游市场调研一手资料的旅游印象研究还没有,文章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