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由政府、驻村科技人员以及扶贫客体(贫困农户和村委会)组成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科技扶贫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结果表明扶贫效果与贫困主体自身投入的要素资源量成反比,与政府投入的扶贫资源量以及驻村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今天,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农村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以上杭县为例,分析了上杭县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在资金、技术、管理等层面存在较大障碍,PPP(public-private partership)模式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困境提供了可能。文章从海绵城市项目的特点与建设难点入手,结合PPP模式的优势与应用现状,指出利用PPP机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公私合作关系中亟待解决的困局,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浙江省丽水市76个样本农户2004~2009年林业经营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和分析林改后林农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2004~2009年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但生产要素配置水平有所下降,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个体差异较大,38.1%的样本林农林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因此,通过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扩大林改成果惠及面,增进林农之间经验交流,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促进适度规模经济,是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林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赣州市65个样本林农的跟踪调查数据为基础,从林业微观主体—林农的角度,以林地面积、林业资金投入和林业劳动投入为投入变量,以林业收入为产出变量,应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04—2009年间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赣州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浪性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8%,增长的来源除2006年来自于技术效率变动外,其他年份均来自于林业科技进步,同时,农户全林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个体差异较大。加大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推进林业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林改的绩效与普惠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特定内涵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农户获得感测评结果,运用Tobit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在"基层行政落实状况"中所体现的农户获得感水平最高;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领到林权证、单位林地面积投入以及营林资金的通畅程度是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着力落实与贯彻林改政策和各项配套改革任务、加强各项林业经营配套建设和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有效提升农户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色经济把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纳入了经济发展的框架内,因而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解决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建立绿色产权交易市场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福建省科技创新的投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福建农业科技创新效率,采用阿尔蒙多项式分析方法,分析近几年福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效率,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探讨森林采伐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供需失衡的理论根源,探讨了采伐的控制量,进而分别讨论了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三种激励措施,最后还探讨了为避免“政府失灵”而实施的产权配置的市场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内涵出发,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13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评价与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省域2005年和2006年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状况,并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弱、地区差异大、排位变化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