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一个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趋稳,投资、进出口、工业生产和货币供应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消费需求、物价呈上升趋势,经济运行当中的失衡现象有所缓解。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增长都比上月有不同程度加快,成为拉动当月工业增长作用最大的3个行业。预计今后一个月内,钢铁、房地产、IT和汽车板块会有不俗表现。  相似文献   
3.
4.
回顾2003年2003年以来,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来看,投资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冲击最小,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据测算,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由上年的36%上升到43.4%。前10个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增长30.2%,达到8年来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03年,我国投资产业布局呈现出“一低,二高,三平”特点。1-10月份,包括农林牧渔水利业在内的第一产业同比下降20多个百分点,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也由上年的3.2%下降到2.7%左右。与第一产业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制造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比整个投…  相似文献   
5.
各国城市化必需与本国资源、环境禀赋、人口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相结合毫无疑问,推进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城市化已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周景彤 《中国外汇》2023,(13):22-25
<正>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延续恢复态势,存在三大动力与三大挑战。而挑战更多是结构性原因引起,宏观调控需要加大力度、多措并举应对挑战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2023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下行,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抗通胀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外部环境总体趋紧。随着疫情影响消退,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所缓解,一季度持续恢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5%,好于市场预期。但二季度以来,  相似文献   
7.
由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传统动力(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的衰减不可逆转,要使"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来弥补或替换。何以能担当此重任,唯有居民消费之扩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消费需求能否持续扩大,消费主动型经济能否实现将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仅从经济增长来看,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增速不应该再降低,也就是说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和必要性已经不大近几个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增长逐季放缓、物价拐点基本形成,房地产拐点正在来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显和民间借贷风波发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回顾和评价本轮宏观政策及效果,并根据形势发展对政策取向作出判断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幅较高的基础上,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942亿元,增长27.3%,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06年投资增长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字型走势。  相似文献   
10.
12月:经济持续回升中的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精心的准备,“国信经济月评”栏目与读者朋友见面了。本栏目由《财经界》杂志社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联合精心打造,由预测部资深专家运用国家统计局每月专供统计数据,全面深入解析当月经济走势,预测下月经济走向,并对经济热点问题发表评论,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及时、权威、深入的财经资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