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购物中心商圈结构特征研究——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购物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逐渐成为中国大城市商业发展的主流,研究其商圈特征并为科学选址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上海市购物中心为实例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商圈层次划分模型和顾客源距离衰减函数,分析了不同类型购物中心的商圈结构特征,从理论上揭示了上海市购物中心现有空间格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京津冀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与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空溢出效应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系统甄别和量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且空间相关性趋于增强,局部空间相关呈现“北高南低”分布态势,高—高集聚区域环聚于京津一带,低—低集聚区域位于河北省南部。各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显著的时间和空间溢出效应,且时间溢出效应较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按其影响程度及重要性排序,生态承载能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居于首位,其后依次为资源能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未来,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强化跨区域协同、打破低水平锁定、全方位探寻府际合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4.
5.
空间用途管制的缘起与核心是土地用途管制,其本质是为匡正土地等空间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性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我国已明确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受制于传统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开发逻辑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空间规划体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失灵”时有发生,进而引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矛盾凸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质上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建构,未来应从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规体系、促进“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协同治理等方面着手,加快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以期构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富有竞争力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相似文献
6.
国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载体,传统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逻辑无法摆脱资源利用的“杰文斯悖论”,亦无法有效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实施。文章系统分析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因,提出应紧抓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发展范式转型契机,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从重塑国土空间价值位序、发挥空间规划统领作用、优化“三生”空间格局、加强碳汇空间用途管制、强化科学认知基础等方面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立足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背景,对中国CBD的经济规模、经济效率、税收贡献、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发现,中国CBD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并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资本配置中心、创新引领中心、运营管理中心、文化交汇中心和人才集散中心,以CBD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将成为新时期促进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但目前,国内CBD发展尚存在发展水平梯度差异大、合作平台和载体缺失、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等问题,建议从构筑多层级开放式CBD网络、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强化区域创新引领功能、搭建多元化区域合作平台等方面,加快推进区域CBD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有效服务和引领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