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与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应用公共物品属性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外部性对保护与发展的影响。文章最后从解决外部性的理论出发,针对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外部性特点,提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矛盾需要: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解决财政供给不足和共享自然资源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论述产业扶贫和产业兴旺有效衔接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提出微产业、多循环的产业发展创新机制及其对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效衔接的作用机理和实践模式;以陕西省南部的龙村为例,探讨微产业、多循环产业发展创新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存在问题有政策目标不一致导致产业政策衔接不顺、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差异导致产业发展不均衡和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主体内生动力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等。因此,应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产业政策联动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减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排斥性,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多元化主体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4.
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林业生产的两个主要方面,对需求和供给的准确预测,可以使我们掌握木材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和影响因素,自觉运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主动地调节市场,指导木材生产和消费。由于需求和供给对林业商品生产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木材需求和供给的研究,1986年,瑞典林业经济学家斯泰罗曼(STYRMAN)等,根据联合国有关35个国家的资料,在科学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价格和国民收入等最基本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木材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退耕还林中的利益关系为主要切入点。从政策理论和经济理论角度分析退耕还林中的主要政策和经济问题,为退耕还林理论研究提供一点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9.
以北京市城六区的城市森林为例构建市民视角下城市森林的功能体系,并基于2015—2017年实地调查获取的2975份市民调研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市民对城市森林功能的感知及行为机理。结果表明:市民的感知价值和个体感知会对其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外界参照群体会对市民的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其感知价值在此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因此,北京市首先要加强公众对城市森林的参与和认知程度;其次要提高城市森林相关政策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公众需求;同时还要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夯实城市森林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