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确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效应对我国2020年后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区分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基础上,评价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减少相对贫困方面的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客观相对贫困,但同时却恶化了农户的主观相对贫困.究其原因,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通过改变农户的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2.
提升小农竞争力:日本农业新政策的指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人多地少的东亚国家而言,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强农,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当前,日本农业面临国内外挑战,困难重重,提高农业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优化农业政策规划,将提升小农竞争力作为提高本国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指向,并积极进行农政改革。构建"进取的农林水产业"和"农林水产业出口强化战略"的提出,《食品、农业、农村基本纲要》的再次修订,以及《农林水产业地区活力创造计划》《农业竞争力强化计划》等文件的接连出台,体现了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的决心与政策措施的体系化。而强力推进农协改革等农业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日本在提升小农竞争力方面已经迈出了革新性的步伐。日本提升小农竞争力的思路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产业链与功能价值,强化农业基础条件和着眼开发国际市场四个方面。这些经验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国推动农业机械化最重要的支持政策。本文通过DEA Tobit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份2004—2012年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着重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技推广培训对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过低;各省份之间的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但规模效率普遍较高;实证结果显示补贴政策实施方式的优化以及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补贴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技综合培训却并没有达到理论分析的预期效果。本文对以上问题做出了解释,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东北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应紧抓重大机遇,突破我国在人口与资源、产业与经济结构在南北区域、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农村等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既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2016年至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全面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改革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效能仍待思考。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清产核资、确权赋能,建立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第一轮五年的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归属清晰”上,表现在资产存量得到清查、不规范合同得到清理、资产占有关系得到明确三个方面。但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运营体制机制,并没有在本轮改革中成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产权改革对资源配置的激励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能,关键是构建起有利于股份合作制有效运营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一方面要继续着眼于实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另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条件,这也自然构成了深化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需要长期培育与短期扶持相结合,其中短期扶持应有针对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由于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边界具有模糊性,加上正处于发展变化中,经营业务及方式的延伸和相互融合使其难以统一进行准确分类。理论研究上和政策实践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分类不清,导致“分主体扶持”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寻租和逆向选择现象,影响到政策效果的发挥,不利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短期扶持的政策体系,应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可以尝试“分主体扶持”与“按项目扶持”相结合,并规范主体管理,建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工商资本下乡对优化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和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库(CCAD)数据,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商资本下乡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收入结构上,工商资本下乡主要提高了农户非农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降低了农业经营性收入;工商资本下乡通过推动农户家庭劳动力从本地务农向本地非农就业转移,提高非农就业率,从而促进总收入增加;工商资本下乡的增收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的农户没有显著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作用;涉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工商资本均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且增收作用逐渐增强。本研究为推进工商资本下乡、实现农民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组织模式演变的基础上,从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了各产业主体间利益分配格局的形成原因、问题根源和可能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除个别产业或个别产品外,总体而言,产业链视角下各产业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对生产环节的种养殖户特别是小农户不利。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小农户对产后环节的价值增值参与不足;对出售的农产品几乎没有任何议价权;小农户拥有要素的数量有限、权属不完整;且未能掌握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产业政策的干预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对广大小农户不利的利益分配格局。这些问题背后最深层的根源则在于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始终缺乏真正能够组织带动小农户且能切实维护广大小农户利益的农业产业组织,而探寻理想组织载体的过程也充满艰辛。从代表和维护广大小农户利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及各地的实践经验出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种业振兴的关键在于种子研发与技术推广,前者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