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从微观层面运用面板三重差分模型(DDD)对增值税转型的效果进行了测算,发现增值税转型显著降低了劳动份额,并且显著降低了政府份额。为了探索其内在机制,基于收入分配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对劳动份额存在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增值税转型降低政府份额,政府份额下降有利于增加劳动份额。二是增值税转型加剧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实证研究发现第二种效果大于第一种效果,最终降低了劳动报酬。研究补充了增值税改革的经验,为2015年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3阶段DEA-Malmquist方法测算了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增长率。结果表明:随机误差和宏观经济环境、科技活动环境、产业内竞争程度等外部环境对生产率评估产生了显著影响。剔除这些影响,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明显波动变化趋势,但平均来看仍呈增长状态,其动力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衰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地区差异,收敛性检验表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地震引起的核泄漏危机,引起国内许多市民因担心核辐射而抢购食盐、酱油以及从日本进口的奶粉和纸尿裤;随后,部分民众又因担心核辐射而少吃或拒吃大叶菜以及鲜活海产品。这种“疯狂抢购或拒购”现象就是消费恐慌,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当生产过程出现污染物时,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率变得十分困难。文章在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约束下的经济效率评价模型,并使用全国31个省市的558个数据,对2001年~2003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部门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整体上,中国工业部门的经济效率处在较低的水平,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使得产出降低或投入增加,同时,效率水平在地区分布上也呈现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Shift-share分析法对比研究了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成都与重庆两地的产业结构与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2002-2011年间,成渝两地的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值,说明成渝两地产业结构要比整个经济区的平均水平好;另一方面,重庆的竞争力偏离分量由负变为正,表明重庆的竞争力渐渐有了优势,而成都的竞争力偏离分量由正变为负,表明成都的竞争力正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