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投资过热的性质、国际警示与经济走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下降走势的判断提出质疑,认为本次投资过热的性质是局部投资过度,与中国改革以来历次全面经济过热有本质区别,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缺乏依据。文章分析了本次投资过热的国际背景,国际上重工业投资过度的历史教训,提出本次宏观调控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为中国经济走向持续高涨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政策和目标体系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周炼石经济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政策一改过去高估冻结不变状态,多次下调使汇率水平逐步接近真实行情,有效促进了外贸与经济增长;在外资大量流入、因兑换的人民币大量增加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时,汇率改革又及时稳住了...  相似文献   
3.
自助刷发卡系统能自动适应大、小车刷发卡,具有发卡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人力等优点,能有效加快各收费站入口车辆的通行速度,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提升高速公路服务水平与形象。越来越多的省市已开始应用自助刷发卡系统,但由于建设条件不同,各路段的收费站对自助刷发卡系统的应用有着不同的需求,本文将对不同的应用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中的政策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将伴随着全球性金融风险等世界共同性矛盾,以及加强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的必要性;并以首届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J.丁伯根创立的经济政策学为依据,研究了协调全球性经济矛盾中的政策规律,对全球政策协调的政策主体目标及工具等内容进行了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形态各异 ,发展模式有所不同 ,但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构成和形成过程确实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已有的容量和发展态势 ,预示着中国内地出现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只是时间问题。一般认为 ,中国内地最有可能首先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是上海。探讨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规律 ,不仅对于更好实现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发展定位、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本刊编辑部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共同组织专家座谈 ,讨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成长规律与上海发展”问题 ,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摘要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炼石 《新金融》2011,(12):10-14
次贷危机爆发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主要标志是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风险从发展中国家发展到发达国家。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金融深陷困境,表明发达国家金融帝国地位开始动摇;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金融实力得以保存,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上升,主权财富基金实力超过对冲基金,发展中国家第一家资信评级公司开始发挥国际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及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等等,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金融力量开始壮大,地位开始上升,但是要实现国际金融格局根本性转折仍然是长期的艰巨的。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旧中国畸形落后的经济发展为具有一定现代化程度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中国从1953年提出工业化方针至今长达50年,至今尚未建成工业国,这一状况与国际上高速工业化国家法日韩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中国经济自1996年以来处于多年的消费不足,其深层次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失衡和老化,不能提供足够的新岗位吸纳失业人员,难以推动和刺激消费增长。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过于缓慢,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一轮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炼石 《新金融》2008,(8):36-40
经过金融体制改革,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明显提高。但近几年面临新一轮风险,不良贷款呈现反弹压力。其根源是,省市级以下地方政府债务信贷风险加剧;局部行业投资过度形成的不良贷款逐步显现;房产市场将向银行传递风险。经济改革以来中国银行业曾出现两次较为明显的风险,经过努力有所化解。但本次风险具有特殊性,规模大、隐蔽性强、坏账处理难度大,应予以高度重视。除银监会需要专门部署紧急监管措施,各商业银行需要全面自行清查和监管外,针对政府背景的大量债务,需要启动财政政策工具,如允许发行地方债等减轻银行压力。  相似文献   
9.
周炼石 《新金融》2005,(6):19-21
本文认为上海要尽快实现国际金融中心战略,在近期内需要并可以见效的三大突破口是:融资租赁公司、公司债券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三者共同点是在国际上均具有发展规模优势,而上海的发展严重不足。因此大力发展这三项建设,能极大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融资租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但是上海融资租赁业和北京、天津存在差距,这与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上海具备发展融资租赁业的强大优势,包括具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对融资租赁有强大需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因此有必要采取对策措施克服种种障碍,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