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程富  王福胜 《财经研究》2015,41(7):81-94
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的关注,文章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整公司盈余结构的行为.研究发现:(1)管理层会将经营费用向下转移至营业外支出或将营业外收入向上转移至营业收入,以调增公司的核心盈余;(2)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实现营业利润增长和避免营业利润为负;(3)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增核心盈余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分类转移操纵的抑制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得以体现,而机构投资者对分类转移操纵的抑制作用仅在国有企业中得以体现.文章为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治理层以及企业外部审计师审查分类转移操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比较与改进——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07~2012年首次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具体动因。结果表明,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可能性与盈利能力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信息不对称程度不会显著影响管理层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这说明管理层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只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会计业绩和降低公司债务水平,而不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沪深两市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检验了阈值处的盈余分布断层是否由盈余管理引起。检验结果表明,避免报告亏损和避免盈余下降动机诱发了阈值两侧样本公司盈余的异常变动,这些异常变动包括:第四季度初的微损公司和微利公司中有异常高比例的公司报告年度微利;第四季度初的盈余微增长公司和盈余微下降公司中有异常高比例的公司报告年度微增长。正是这些公司的盈余的异常变动导致了阈值处的盈余分布断层。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盈余分布断层的盈余管理解释提供了充分证据支持,也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及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以2008-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CFO背景特征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FO的年龄越大、任期越长,内部控制质量越低;CFO的学历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女性CFO较男性CFO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相对劣势;CFO外部兼职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CFO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与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对比,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顺利开展存在的障碍,并对扫清这些障碍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