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37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124篇
经济学   58篇
综合类   29篇
运输经济   9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93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59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每个汽车产业集群的成长都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嵌入休戚相关。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跨国汽车企业不断调整其对中国产业集群的嵌入策略和嵌入形式,将其研发、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逐步嵌入到中国这六大产业集群中,这必将对这些汽车产业集群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高度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等地区。从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战略的视角出发,分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区位分布背后的产业相关、资源相关、市场相关、政策相关等战略特征。通过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这些地区的分布状况与其产业、资源、市场、政策进行比较,得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区位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动态视角的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阳  张爽 《生产力研究》2008,(1):123-126
知识创新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只有在明确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形成的路径及其机理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进而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知识创新能力水平的目的。文章首先界定了知识创新与知识创新能力,认为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是动态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知识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知识自身演化和动态积累过程;其次,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知识转移理论,探讨了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及其演化的螺旋路径和内在机理,对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和开发知识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企业的会计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会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会严重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主要从会计管理风险的概念出发,探讨了企业会计管理面临风险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企业会计管理出现风险的主要原因,并对如何进行防范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短讯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集票据托管、票据质押等功能于一体的票据池业务,截至目前,已有超百家企业成为工商银行票据池业务的客户。票据池业务是商业银行依托其强大的系统网络优势和全面的网点  相似文献   
36.
37.
38.
由英国最早提出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 ,在融入波特的战略观点后 ,已进一步推广到企业界。我国近年来也有不少与之相关的理论介绍与分析 ,本文则试图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方面作一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39.
根据百色水利枢纽坝址地质条件与升压配电设备选型比较情况,结合工程布置概况,着重分析了地下洞室主变不进洞和主变进洞2个方案,最后得出地下洞室布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40.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leader-member exchange,简称LMX)是近年来研究组织领导行为有效性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系统回顾该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LMX在组织层面的实际运用,包括对组织绩效、员工满意度等的影响,最后对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下一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