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调查数据显示,女性消费者所感受到的通货膨胀要显著地高于男性.原因何在?本文基于微观个体通胀感受模型发现,在“损失厌恶”、“过度自信”、“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和“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下,消费者倾向于高估通胀,而且消费者购物频率越高、经济境况越差、通货膨胀知识越缺乏,则其对通胀的高估就越严重.从而可以推测,女性通货膨胀感受度普遍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是:(1)女性经济境况平均来说比男性差;(2)女性购物频率平均高于男性;(3)女性比男性更缺乏通货膨胀知识.进一步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心理实验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都表明,居民通胀感受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确实可以归因于女性和男性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女性生来就具有与男性不同的思维特质.这个结论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何运信 《经济地理》2008,28(6):968-972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的测度方法;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特征与构成;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政策。在此基础上,从金融地理学和新金融发展理论视角,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依托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成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方法和结论也是多种多样。应该说这些研究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解释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多数研究既不是以某种理论为依托,又没有计量模型加以实证,主要是经验的定性分析,即“观点型论述”。而且,在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不少研究随意加入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15.
人们经常将历史的实际利率与预期的未来实际利率混为一谈,致使在估算未来的实际利率时简单地用历史物价水平变动率代替未来物价水平变动率的预期值.由于这种替代法贯常使用,我国中长期固定利率债券的发行也被其误导.从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不宜用替代法估算未来的实际利率,特别是中长期实际利率.在估算未来的实际利率时要注意对未来物价水平变动率预测分析,并以准确的公式计算.在实际利率的运用中还应注意研究我国经济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敏感性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房地产价格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要求控制房地产价格的呼声很高。但对于是抑制其过快上涨速度还是控制其价格水平值,存在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上涨速度与调控房地产价格水平值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不管现行价格是否合理,只要把上涨的速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就行,后者则要求判断现行价格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应该通过经济调控手段把价格降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何运信 《特区经济》2006,210(7):170-171
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贷款量、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到目前以利率为主要调节目标,多信息变量并重的格局。当前流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事实上是将传统中介目标功能分离、分散于多个变量,而又以利率为主要中间调节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运信 《财经论丛》2006,3(2):66-71
本文认为把现金存款比率、超额准备率等影响货币乘数的因子分离开来进行分析的传统方法是不科学的,货币乘数受中央银行以外的因素影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乘数本身是否可预测。本文评估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及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对货币供应量控制实现程度,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的可预测性还是比较强的,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偏离其目标并不完全是控制能力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这种程度的偏离是可接受的,也是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 年龄、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 经济境况、 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的利率期限结构效应的理论解释及其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运用一个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模型,证明了“在预期假说框架内货币政策只能引起收益率曲线平行移动而不会改变它的坡度”这一论断是错误的;接下来运用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在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框架下,证明了货币政策行动模式(参数)会影响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效果、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及其动态特征;之后用一个基于中关两国比较的经验证据说明上述理论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