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16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8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骏 《经济经纬》2007,(2):57-59
2006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了<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指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开始蓬勃兴起.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在吸收外资保持世界第三的同时,自身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已经引起全球注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则是获取技术和融入全球供应链.  相似文献   
22.
走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观念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骏  王益宇 《经济师》2006,(4):174-17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困难重重,因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着先天不足和后天不利的局面。面对国际化的现实就应借鉴国际企业成功的经验,这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文章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对国际化和企业文化观念的误区。在企业实施国际化之前,必须走出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顺利前行。  相似文献   
23.
2006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以《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为题,发布了《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一直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渠道.但目前情况开始变得多样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新特点就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开始蓬勃兴起.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2005年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投资来源地依次为中国香港、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巴西和中国大陆.中国在吸收外资保持世界第三位的同时,自身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仅如此,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也已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24.
外贸型中小企业拓展内需市场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骏 《上海企业》2009,(1):33-35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其中,2008年6月份外贸出口增长17%,继2008年2月份之后再度跌破20%。显然.在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减速,外需放缓,生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外贸出口形势面临严峻考验。此外,从贸易方式角度看.  相似文献   
25.
对汽车消费信贷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主要形式。所谓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费用的贷款,是市场经济下利用信贷手段促进消费的重要方式。消费信贷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它是现代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26.
2006年10月16日,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了《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指出: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开始蓬勃兴起。2005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在吸收外资保持世界第三的同时,自身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其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而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此,文章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分析上海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对上海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7.
社区商业无论是功能还是商品都有别于商业中心。社区商业是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建设社区商业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商业网点分布,而是要立足于引导社区居民新型的生活消费。随着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上海的社区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而作为现代服务业组成部分的社区商业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这就要求上海既有繁荣繁华的中心商业,又要有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基于此,文章在对上海社区商业现状和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上海社区商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8.
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速度处于全国前列。而流通服务业作为联系第一、第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业,是服务各个产业部门使其得以发展的链条和网络。掌握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在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流通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中的总体占比出现了下降,但作为流通服务业的重点行业,现代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业呈现出集聚现象,南京、上海和舟山3城市集聚态势明显;批发零售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移态势,路径从泰州、湖州和舟山向南京和镇江转移。  相似文献   
29.
何骏 《上海企业》2007,(3):40-42
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伴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来源。由于我国同时扮演着制造业大国和物流服务业小国的双重角色,导致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发展物流服务业是目前中国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目前,中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50%靠供货方提供,  相似文献   
30.
何骏 《经济咨询》2006,(3):15-16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产业部门日益细化、产业关联复杂化、部门间交易规模庞大且交易量大增为前提,并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打破了各种产业原有的边界,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