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23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102.
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刚刚过去,欧洲主权债危机的风浪又起。最近欧洲闰债又突现恶化迹象.特别足爱尔兰的主权债危机十分严重。欧洲主权债危机的恶化使全球债务形势进一步复杂化。考虑到债务问题与经济发展态势密切相关,我们不妨从未来全球经济的前景说起。  相似文献   
103.
国际资本奔流而至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经济稳定造成极大冲击,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强资本管制以求自保,即便是一贯以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化为己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改变立场,对恢复或加强资本管制的趋势予以认可。  相似文献   
104.
编者按:2001年1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两刊编辑部与中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杂志社、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共同在京举办了"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理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5.
一、美国的金融市场 按借贷期限的长短,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一年以下)和资本市场(一年以上)两大类.资本市场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债务市场和股票市场,或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相似文献   
106.
世界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我讲的主要是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问题.最近我参加了不少的国际研讨会,特别是在9月份参加ⅡE关于IMF改革的会议,我感觉到人们对全球经济不平衡的观点差异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7.
中国的双顺差: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文章提供了分析中国双顺差问题的一个理论框架,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意味着中国未能真正利用外国储蓄为国内投资提供融资支持,相反,中国通过经常项目盈余成为了资本输出国。文章分析了双顺差的本质以及国内储蓄-投资缺口同外汇储备变动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双顺差的政策根源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双顺差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理解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一、如何定义和度量流动性过剩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回答.所谓"流动性",原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随时可以用于"投资"(如放贷)的资产.例如,商业银行金库中所存放的现金就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资产)".  相似文献   
109.
自东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成为有关经济问题,特别是有关经济政策问题讨论的两个最常见用语。经济增长有短期和和长期之分。由于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国家甚至出现通货收缩现象)。在短期内,经济增长问题实质上是如何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问题。在长期内,经济增长问题则主要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如何利用 IT 革命提高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时光荏苒,深受世界经济学界同仁尊敬的浦山教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为了纪念浦山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决定设立浦山世界经济学论文奖。设立浦山世界经济学奖不但是为了推进世界经济研究的发展;而且是为了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主义,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浦老是一位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在40年代浦寿山(即后来的浦山)博士是与克莱茵、索洛等不分轩轾的明日之星。50年代中期,浦老重返经济理论研究。但是,他已经永远告别了西方经济理论前沿,而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研究。浦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