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5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刘湛恩遇刺     
1937年12月15日.上海租界已沦为“孤岛”.一批主张抗日的名流开茶会时,谈及商界大亨虞洽卿等人拟在上海组织一个“兵灾善后委员会”,律师张耀曾认为虞氏等最好不要出面,这样做动机纵善,也将陷入日本人的掌握而不能自拔。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等都赞同这一想法。这样的茶会在“孤岛”持续了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傅国涌 《银行家》2005,(10):133-135
“有才无德啊”,《文星》杂志创办人、曾与李敖相交18年的萧孟能追忆前尘往事,在临终前不久留下了这样一声长叹。他们之间的那场涉及李敖侵占财产的官司,在二十多年前的台湾岛上乃至香港都是轰动一时的新闻。侵占财产案萧孟能于1957年创办《文星》,1961年大胆起用年轻的李敖,发表大量有锋芒的思想批判和社会批判文章,挑起“中西文化论战”,在岛上引起一场场轩然大波,《文星》成为《自由中国》之后台湾最有影响力的期刊,终于为国民党当局所不容,1965年12月,《文星》在出  相似文献   
13.
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引起世人对这一波“非遗热”的注意,辽宁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不无担忧地对记者说:“现在,各地都掀起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而我们要警惕的却是,这股热潮有可能演变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集中毁灭。”  相似文献   
14.
刘湛恩遇刺     
1937年12月15日.上海租界已沦为“孤岛”.一批主张抗日的名流开茶会时,谈及商界大亨虞洽卿等人拟在上海组织一个“兵灾善后委员会”,律师张耀曾认为虞氏等最好不要出面,这样做动机纵善,也将陷入日本人的掌握而不能自拔。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等都赞同这一想法。这样的茶会在“孤岛”持续了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旧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闪烁不定,人们远远就能看见其中一幢大楼上一条由霓虹灯组成的英文标语“Customers are always right!”(“客户永远是对的!”)  相似文献   
16.
1932年9月20日,刘鸿生写信给留学英国的几个儿子:“现在,我正集中精力于企业合并。例如,我的夙愿是把所有的火柴制造厂及其有关企业归并在一个庞大的联合公司之中。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请我谈谈使用微博的感受,和对微博这一日益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工具的评价。他们提到,微博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社会动员力量,由微博掀起的"微革命"一词,既表达了变革的欲求,也传递了渐进的理念。而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知识分子对微博的关注、观察也在不断深入。我的看法是,微博是一种工具,就像一把锄头、镰刀,它是中性的。在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完全起到信息流通作用的时候,微博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如果完全依赖传统媒体,恐怕我们看到的东西就非常有限,许多真正有意义的细节都会被筛选掉。  相似文献   
18.
从一家只有7万余元实收资本和7名员工,在10余年间成长成为实收资本超过500万元、拥有42个分支机构、通汇处遍及国内外超过200处地点的“南三行”龙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今天的上海银行、上海商业银行(香港)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台湾)的前身]的迅猛发展仰赖于其管理者陈光甫“以创新服务兴金融”的强烈意识。陈光甫对于“凡事须有新方法新思想”近乎偏执的坚持和“一种事业之管理,不仅以维持现状为足,必须兼筹继续进行之策,否则二三年后即有人起而取代其位”的危机意识,为最初被讥讽为“小小银行”的上海银行争得了越来越大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9.
傅国涌  郑怡 《中国西部》2014,(32):108-111
<正>从鸦片战争开始,古老的中国揭开了一幕千古未有的变局,西方列强挟其坚船利炮之威,蛮横地敲开了中国封闭了两百年之久的国门,惊破了天朝大国的千年美梦。一批开明的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经过痛苦的蜕变,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已不再是位居世界中心的强大的"中央大国",中国人只有勇敢地正视自身落后的现实,积极自强自救,才能在优胜劣败的生存竞争中  相似文献   
20.
一元开户,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礼券储金、教育储金、婴孩储蓄、通知存款、旅行支票……当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推出这些今天我们阜已习以为常的业务时,在中国金融史上无疑都是创新之举,创造了中国民营银行一个前所未有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