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去年我国谷物净进口突破千万吨,比2011年增加2倍多,呈现迅速扩大趋势。13亿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有必要重新审视粮食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0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为了快速便捷、环保节能,我国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就需要大幅度增加全国铁路网规划总里程,提高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密度,并使二者良好衔接,从而实现大众交通轨道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我国投资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剔除消费价格明显偏低的价格结构因素影响后,我国目前的实际投资率并不比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的投资率高。“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需要同等重视投资与消费,努力保持投资与消费双增长。这就既需要大力促进健康消费、设法抑制有害消费,又应当努力增加积极投资、坚决压缩消极投资,即对投资与消费同时贯彻“有保有压”方针。轻易讲今后我国经济将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不符合客观规律,实际上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05.
在世界上,我国可能是关注居民住房问题较早的国家,唐代诗人杜甫就深情吟咏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句。然而,不仅漫长的封建社会与战乱不断的旧中国,就连新中国也一直未能很好地僻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近年我国开始出现的购建住房热潮,本应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首次遇到的大好时机,但各地房价逆宏观调控意向,普遍连年上扬,使大多数平民百姓很难买得起房,给这千年好事蒙上浓重阴影。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应当如何僻决呢?  相似文献   
106.
刘慧勇 《西部论丛》2008,(10):54-56
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不同影响;同一次通货膨胀,对商品市场的不同板块,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别。因此,分析通胀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既需要剖析通胀本身的类型,又应当区分商品市场的不同板块,分别进行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今春以来,自来水质量问题,引起舆论关注。对饮用水如像轿车一样要求达到欧洲标准,则全国自来水厂改扩建投资需求,将极其巨大,必须大量融资。本期"投资论坛"两篇文章,一篇主张允许自来水公司高比例发债,一篇建议在《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中增加市政公司债条款。法理与需求相呼应,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8.
刘慧勇 《西部论丛》2008,(11):29-31
国家统计局10月20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为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净出口的拉动力明显减弱,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通过出口途径,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作为应对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首选措施,我国需要积极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公共投资,争取把外部不利因素,转化为加快中华振兴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9.
刘慧勇 《经济界》2001,(5):65-67,71
一、我国发行市政建设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需求必然呈现出:迅速由小到大,再转而由大逐渐到小、以至接近于零的阶段性。与此不同,城市财政税费收入则将相应表现出:由少到多、持续增多、以至稳居于一定高度之上的阶段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增减与城市财政税费收入增长趋势的上述差异,既决定了在一个在较长时期持续发行市政建设债的必要性,又决定了日后逐步偿还市政建设债的可能性。 在城市建设期中,各项基础设施都在建设过程中,建设支出大,但此时的城市经济并未发展到一定高度,税收还不够多。因…  相似文献   
110.
早就存在的我国公务员住房待遇问题,近日被业内专家郑重提出(参见5月27日《经济参考报》),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如能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则有望推进我国住房体制改革,让包括低层公务员在内的广大民众,都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