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59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30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吴伟忠 《西部金融》2009,(12):88-88
自2008年秋季以来,第三套人民币纸币价格又出现了飙升行情,尤其是其中的平版水印伍角券每张从2008年夏天的65元涨到目前的500元,如此升幅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些轰动效应,不少家里还留有一些第三套人民币纸币的人也纷纷关心起市场行情来.其实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三套纸币都很值钱,因为它能否升值与其品种、品相和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吴伟忠 《金融博览》2009,(18):65-67
今年“十一”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放眼异彩纷呈的收藏品世界,我们会发现,随着“红色收藏热”的升温,制作种类(材质)最广、内涵极丰富、做工精湛考究的毛泽东像章正越来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一种新的藏品正悄然进入集藏爱好者的眼帘,那就是被集藏界称之为"藏苑新秀"的国库券。国库券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我国政府自1981年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实物券开始,至取消实物券,代之以凭证式和记账式债券的1998年为止,前后经历17年,共发行了70多个品种。国库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1000元、5000元、1万元、10万元等。国库券当年虽然发行量很大,但国库券到期后,因逾期不计息,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把到期的国库券拿去银行兑付了。由于当年绝大部分国库券都已兑付,而留存下来的实物国库券数量又非常稀少,国库券现已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国库券收藏热正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94.
中国现代金银纪念币板块众多,品种纷繁,其中以彩金彩银系列纪念币最为人关注。彩金彩银币始见于1998年上海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当时中国金币总公司发售了一枚1盎司《生肖虎》彩银币,后又发行了1/10盎司《生肖虎》彩金币。由于生肖题材历来深受老百姓喜爱,这种价廉物美、款式新颖的生肖彩币一问世,即被集币爱好者广泛接受。随后,中国金币总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各款新颖别致的彩金彩银系列品种,如《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杨门女将》《龙凤呈祥》《吉庆有余》《熊  相似文献   
95.
<正>连环画又称“小人书”,可读性强,欣赏价值高。以前的百姓家里,都三五成套地搁着。随着社会的变迁,那些代表了一段岁月的“小人书”大多散落了。现如今过去的连环画已成了集藏品市场可持续开发的一座“金矿”,已成为一项大众投资理财的好品种。据行家们认为,连环画在今后若干年里将有可能大大升值。  相似文献   
96.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集币热像滚雪球般席卷华夏大地,钱币收藏逐渐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不可盲目迷信珍稀钱币目前,钱币市场十分红火,尤其是各类珍稀钱币在拍卖场上更是风光无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一些记录了共和国特殊历史的现代物,即“革”时期的物品,越来越受到收藏界人士的关注。一套“革”邮票,市场价高达7万元;8本全品相“样板戏”连环画,拍卖价超出5000元,这类带有特殊时代烙印的、具有不可再生性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遗物,正被一些独具慧眼的投资所看好,“革”时期发行的胶木唱片的丰富化内涵和潜在的投资价值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98.
俗话说:心态决定态度。集币爱好者的种种颇有意味的心态实际折射出的是出钱币拍品的成交情况。  相似文献   
99.
在2009年5月30日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古董珍玩"拍卖专场上,一件十分罕见的"清乾隆象牙浮雕荷塘春色笔筒"经过众多买家激烈的角逐,最终以224万元的高价拔得头筹,该价格整整超过估价的3倍,象牙雕艺术精品深受市场关注的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0.
不懂就别"捡漏儿"对任何收藏者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集币这一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假如没有过人的眼力和胆识,即使在市场上遇到一件价廉物美的古钱,恐怕也只能擦肩而过,因为"捡漏儿"只属于懂行的人。去年年初,笔者听钱币学会一位专家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前一阵子应邀去鉴定一批私人收藏的珍稀古币,物主是一家颇具规模的私企的销售总监。该总监近年来迷上了集币,因工作关系他平时常去外地出差。几年来,他在各地钱币市场上买进了五六十万元的古钱和银币,其中有颇为珍贵的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