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9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基于文献检索和访谈调研,对网络互助平台的上线时间、用户数量、互助案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在网络互助平台自我属性定位和监管部门风险提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保险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提出网络互助行业应纳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纳入保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2.
本文在研究我国学者关于保险市场退出方式的基础上,根据《保险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提出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方式包括解散、撤销和破产三种情形。在明确保险公司三种市场退出方式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退出方式对应的退出边界、退出保障机制等退出程序。  相似文献   
33.
3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以商品信誉的形式赊销商品变得越来越普遍。在赊销交易中,商品的发出与货款的收回不能同时进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产品销量,提高利润;运用不当则会出现呆账、坏账、死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诸多现象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采取如下相应的改进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5.
自2015年中国保监会发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后,诸多企业、组织都在积极申请筹建相互保险组织,引发了"相互保险热".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互保险发展状况的基础下将国内市场分为五个方面,分别预测潜在的保费规模,认为到2020年中国相互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429.08-935.21亿元,占总体市场份额的0.92%-2.01%.  相似文献   
36.
2019年12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一直以来,两全保险都是银保渠道的主打产品,新政将利好银保渠道的开门红。同时,此举也是低利率环境下的过渡性务实之举,有利于解决一些险企的流动性问题与资产负债配置压力。那么,在两全保险迎来监管“松绑”之后,人们应如何参与?  相似文献   
37.
2021年,我国保险业在开门红中起步,却罕见地陷入增长困境. 从2021年初新重疾定义的正式启用,到"两会"期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系列针对各险种的政策文件接踵而至,保险业以转型应对发展瓶颈,以再出发的勇气开始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38.
<正>普惠保险具有扶危济困、互帮互助的特性,因为其性价比高、覆盖人群广泛等特点,在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说起保险助力共同富裕,不得不提普惠保险。其可以有效降低低收入人群的比重——通过提供风险损失补偿,防止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以说,普惠保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座”,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获得低负担的保险保障。那么,在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道“必答题”上,普惠保险应如何“答题”?  相似文献   
39.
<正>保险公司一方面应全面参与社会长护险的经办,在提升经办管理专业性的同时,加强对长期护理风险的认识与储备;另一方面应不断推进商业长护险产品的开发和升级,逐步拓展护理保障上下游产业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商业保险的“力量”。具体来看,在探索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进程中,商业保险一方面全面参与社会长护险的经办管理,如保险公司在7年长护险试点中的探索,以及形成的多种典型模式,另一方面不断迭代的商业长护险产品,为我国多层次护理保障体系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40.
<正>近年来,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部分以理财功能为主、兼具风险保障的人身保险产品成为保险市场畅销的产品。在人身保险市场陷入低速增长的背景下,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大力发展上述产品,为消费者提供3%-3.5%的长期稳定收益率。然而,在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仅为4%-5%的情况下,这类保险产品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利差损,并再现我国人身保险发展历史上的“利差损毒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