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1.
双轨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轨体制。在双轨体制下,货币政策有其独特的内容。一、货币政策与计划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决定。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内部职责和权力的一种划分,但它的基础是市场调节,其中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只是有限的间接干预。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货币决定与国际传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主要从货币供应和国际传导两个角度解释本轮通胀。通过对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工业品生产者价格和进口价值、消费者、生产者平均价格和进口价格及消费者、生产者平均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货币供应不仅影响国内需求,而且通过国际传导影响国内供给,从而使得近年来通货膨胀对货币供给量的弹性远小于1。政策含义是接下去的货币政策制定需要预期国外的经济形势,并重新估计货币政策对通胀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维持L型模式难度很大,供给侧改革承担的力度不小2016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这个数字表明增速在回落,但从发电煤耗情况看,3月工业环比增长可能比较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估计6%左右,与去年四季度持平或略高。因为从需求端看,大致上是外需差,消费弱,投资强,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季调后环比高增长。由于前两个月的销售和投资绝对数小,且投资对销售的反应滞后,房地产销售投资转强对于工业生产的效果在1-2月还不明显。3月工业环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岁末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回头看看。这一年里,虽然通货紧缩仍在持续,台湾地震给生命和经济带来了灾难。但这一年里也不乏亮点,如50年大庆、上海财富论坛、澳门回归等等。我们特别邀请这些事件的目击者或当事人畅谈亲身体验、评论事件头足。  相似文献   
16.
17.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相似文献   
18.
宏观经济讨论中的若干理论分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正> 在1979年以来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宏观平衡状况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经济理论界在关于宏观经济平衡的理论讨论中,对一些方面的问题有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在另一些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看法,甚至重大分歧。从1985年底开始,我们就1979年以来的宏观经济情况作了一些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许多同志对我们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批评和异议。由于宏观经济分析涉及经济运行的许多基本问题,对这些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而且公开讨论能够依据的实际资料十分缺少,使得理论检验相  相似文献   
19.
总体来看,2005年经济增长将比较平稳,如果上半年不调整汇率,增速可以达到85%:如果调整汇率,可能在8%左右。  相似文献   
20.
撇开感情色彩,再加上一些限制条件,"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在市场环境下反映了一种关系。用中性一些的话说,就是"有买啥的,就有卖啥的",或者说需求创造供给。反过来说,就成了"有卖啥的,就有买啥的"。这好象与常识相悖,不过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的道理。给定总收入即总供给的条件下,多买一种商品,就要少买其他商品。所以对个别商品需求的变化不一定影响总的供给能力。到了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层次上,"供给创造需求"的命题就更加直观一些。这里的逻辑是,生产的目的是消费,人们是为了买而卖,即供给是在需求的推动下形成的。可是这个看来简单的命题,从来就10 经济与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