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8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国民收入分配.最直接的有两条:一是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二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2.
CPI与PPI不同变化带来的难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2年中国上半年内需疲软,工业企业投资回报率下降,原因在于过去的一年半,PPI与CPI的比例大幅下降,导致工业企业收入相对工资的增长率下降。贷款利率相对PPI偏高,存款利率相对CPI则难说偏高,利率调整面临两难局面。发生通缩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发生较短时期通缩的可能性,配备适合的政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3.
银行的神奇     
记得多年前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书中某一章的前面有一段引文(引自维尔·罗杰斯),将中央银行与火和轮子并列,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整个银行系统的一些事情。仔细想起来,银行确实是一项非常神奇的发明。当借贷通过银行这个中介的时候,借出的人和借入的人可以一点直接关系都没有。如果银行存款是完全保险的,存款者可能根本就不  相似文献   
44.
宋国青 《浙商》2005,(3):16-16
对2005年中国经济,大家的看法都比较一致,即GDP增长在8.5%至8.6%左右,这样统一的认识是近年来少有的。  相似文献   
45.
去年7-10月钢材产量出现快速下跌,11月与10月基本持平,12月出现强劲反弹。钢材产量反弹带动了整个工业反弹。钢材生产以外的轻重工业去年12月增长基本为零。  相似文献   
46.
47.
<正>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2003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 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持续了25年,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应该在8%以上;中国经济的长期的高速增长,不但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有力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相似文献   
48.
宋国青 《经营者》2004,(1):30-30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2003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49.
关于宏观平衡与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1985年,围绕着工业超高速度增长和其他一系列宏观失衡问题,宏观控制的中心任务是抑制总需求,紧缩信贷和财政成为抑制总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去年年底,我们对经济形势作了综合分析,得出全面紧缩过度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和需求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生产萎缩的结论。一些同志则持相反的看法,认为银根抽而不紧,国民经济仍处于低热状态,今年头两个月工业增长速度陡然下降主要是“资源短缺”造成的。对形势判断的这种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观察形势所依据的理论分歧。本文主要结合对1985年紧缩效应的分析,讨论宏观平衡和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0.
本书收录了宋国青教授1998~2013年在财经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中国宏观经济的时评文章。主题涵盖世纪之交的通货紧缩、中国经济新一轮高增长、汇率改革的探索、通货膨胀机制和表现、四万亿刺激政策后中国经济走势以及我国宏观调控模式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经济诸多重要问题的持续观察和分析,对理解中国新时期开放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具有参考价值。作者提到:"在以总需求管理为中心的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