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89篇
经济学   54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77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谈到大企业,人们的描述往往集中于它们的规模:资产,利润,销售收入占到全社会GDP的多少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从大企业的本质来看它的重要性。大企业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大企业是一个包工头——他所销售的产品,或者这些产品的构件,绝大部分都是别人生产的。更具体地说,在大企业的销售额中,一般有70%到90%  相似文献   
52.
软环境的改善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信誉至关重要。外来的投资者、本国的国民,为什么要相信你的政策,跑到你这里来投资?你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信誉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3.
一、什么是理性思考? 在目前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争论中,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对一个民族来说,大众情绪是一种血性,有它的价值,但仅有情绪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因为一个不能理性思考问题的民族是很难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什么是理性思考?我理解的理性思考,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4.
55.
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   总被引:105,自引:5,他引:100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地方分权化而非民营化开始的。但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是从90年代初起,中国的民营化进程在速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深化。本文的基本结论是:80年代初的地方分权政策导致了地区间竞争,地区间竞争又反过来引发了民营化。由于产品市场上的地区间竞争非常激烈,每一个地区都必须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以保持生存所需的最小市场占有份额。为了促使经理降低生产成本,地方政府就必须让渡全部或部分股份给经理。一般地说,产品竞争越激烈,引发的民营化程度也就越高。另一方面,如果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国有企业,给地方政府设定一个固定的税后剩余分享份额,或者两个地方政府能够完全合谋以获取联合收入最大化,则民营化就不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56.
在过去的30年里,人民币信贷和GDP的比率最高的年份是2003年,是1.17%,2009年达到了1.19%,在这三十年里,从来没有这儿高过。看货币与GDP的比率,这也是从1990年开始的,去年达到了0.66%,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超过0.62%的。  相似文献   
57.
张维迎 《中国纺织》2013,(10):16-16
企业家的重要工作就是判断未来,判断对了就有成功的希望,判断错了肯定是失败的结果。我跟大家看的角度不太一样,那么多的企业,柯达、索尼等等,那么优秀都出问题了,从我们的角度看是好事儿,正是因为不断有优秀的企业出问题才证明我们这个社会在发展所以,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色,就是一批一批优秀的东西倒下去,一批批新的出来。  相似文献   
58.
59.
国有企业改革出路何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60.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矛盾。经济合理性法则和利益动力法则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前者是生产力法则,后者是生产关系法则,后者是前者的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经济合理性法则的实现提供了最强大的利益动力机制,但只有合理的经济体制才能保证这种动力机制发挥作用。 一、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环节的循环运动。其中,生产是手段,消费是目的,分配和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