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存在顺周期性与传染性,有必要从宏观审慎视角分析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通过测算期限错配流动性缺口,对我国商业银行业资产占比很大的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进行识别,得出存贷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是2013年"钱荒"事件发生的重要导因的结论。采用适当的变量并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能够识别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和微观影响因素。因此,应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外部控制和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控制存贷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42.
为了使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开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应尽快理顺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 ,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43.
我国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根源于经济周期和经济转型两方面,但已有研究对经济转型因素缺乏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ECTM模型,筛选出对我国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经济周期因子和三个经济转型因子,并刻画其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显示,未来我国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但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则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冲击。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对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44.
印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印尼农村中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业务特色、机制创新和制度环境等四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律,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5.
商业银行长期债务的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行长期金融债券是增加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有效措施,但应充分考虑到高财务杠杆银行的风险性,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46.
论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建刚  陈华龙 《南方金融》2002,(1):59-60,33
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中小企业和市民”的经营方向,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剖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7.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风险权重函数的推导,可以揭示内部评级法在资产组合层面处理信用风险和运用VaR确定监管资本要求的基本思想.内部评级法不仅凸显了我国银行业目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还将有力推动我国银行业转换经营理念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为我国银行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供正确的思路,对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8.
社区银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经营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社区银行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正确的市场定位、明晰的产权结构、强力的政策扶持以及有序的金融监管。从经济学上看,这一模式的存在是源于金融专业化分工的客观要求、在特定的领域拥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区银行体系能够弱化我国经济发展中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结合我国国情,社区银行的发展路径包括:改造现存的部分地方中小银行,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将民间金融组织引导规范成社区银行。此外,社区银行的有效运行还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9.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的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必须协调发展。协调既包括金融机构系统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协调,又包括不同金融机构围绕支农这一共同目标之间举措的协调。该文设计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农村信贷贡献率及农村保险渗透率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农"的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其目标客户的金融服务仍显不足,三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贡献率大小不一,作为金融"支农"重要保障的农村保险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50.
金融交易的达成只能是交易双方成本—收益原则的同时满足、金融交易的属性和金融交易治理能力的属性耦合的结果。现实中存在市场、中介和科层治理的结构关系正是金融供求"三重耦合"的结果。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资金供给方的效率是改变金融交易治理结构的主要方向,市场、中介和科层的效率差异可能改变交易治理的边界,从而决定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但不存在某种治理形式消亡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