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武丽娟  徐璋勇 《南方经济》2018,37(5):104-127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2.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产业分工水平的提升,进而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一、贫困的本质特征 1.1 贫困的本质,历来颇有争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的素质论。认为贫困的本质在于人的素质差;(2)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论;(3)社会基础文化设施功能缺乏论;(4)综合成因论。诸种说法,都有独到之处。但笔者认为,贫困是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是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从任何一个侧面寻找贫困的根源都会得出一个贫困循环的解释,不管这种循环的链条由什么组成,资金、技术或交通运输、生态自然条件等,循环的两端始终是贫困。如果认为造成贫困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低,交通运输不便,缺少开发资金,管理能力差等,我们马上就会发现在某些地区今天尚有大量技术设备和资金尚未得到有  相似文献   
14.
<正> 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实质上是一个国际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和资源、资金流转变化的过程,因而,国际经济秩序的任何变化,尤其是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都会引起各国农产品消费数量、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及生产供给数量结构的相应变化,从而导致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扩张或收缩,贸易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用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平衡计分卡按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的逻辑进行修改和改进,从科技产出、社会对技术的认可、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设计了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以期达到对于公共财政支持科技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准确考核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通过影响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原始货币供应量三个途径,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存在着抑制效应;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于缩小近年来不断拉大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具有积极作用。虽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人民币汇率政策依然应该将实现内外均衡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以避免目标多样化而弱化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市场竞争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主要发挥"掠夺"效应,助推了中国企业的"脱实向虚"。机制检验表明,市场竞争通过增强企业跨市场套利动机,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随着融资成本的提升而加剧。最后,考虑企业类型的异质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民营企业、小型企业中更明显;考虑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发现融资成本的调节效应在直接融资水平较低、经济增长较慢地区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假说”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日益分离是近20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这种分离现象的认识及其原因的解释并不相同。但其中分离的原因在许多方面又都是大同小异,这些原因可以综合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实物资产基础、技术创新、制度因素、融资结构的变化及失衡和金融管制的解除与自由化。经济学家对于分离性质的不同界定蕴含着经济政策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3月对日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由13%调至8%,同时还调低了一年期和两年期存款利率,这一举措把金融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本文拟就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原因及下调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作一初步的分析。一、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背景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二级银行制度的产物,是指商业银行将存款的一部分以准备金的形式集中存放于中央银行的一种制度。其创设的初始目的是为确保银行体系不会因存款太多而发生清偿危机,保证商业银行能够支付客户存款的提取。30年代大危机后,准备金制度演化为中央银行限制银行体系信用创造和调控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