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扩大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国内制约因素(一) 农产品出口货源不足。农产品出口贸易量,从国内来看主要取决于农产品供给量和国内农产品需求量之间的差额。当供给大于需求时,农产品出口货源量就充足;反之,则短缺。我国农产品出口货源呈现严重不足。表现在: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理论界提出了“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同时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趋势,似乎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此背景下,国内也有学者从效率和稳定之间的两难出发,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由目前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向“角点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基于此,笔者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原则入手,结合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环境的可能变化,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论证了“角点汇率制度”在中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33.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动力因素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及其动力。研究方法:选取26个新型城镇化指标,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而测度我国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源动力、外向动力、政府动力、市场动力4个方面设定16个指标来测度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区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与城镇化发展动力密切相关。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场动力大于外部动力,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相当。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以市场动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政府动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外向动力提升区位优势,以内源动力优化城镇发展格局。研究创新:将城镇化的水平和动力结合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力差异。研究价值: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所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
本文构建了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利用1995~2010年省际面板数,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 ),对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并不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在金融集聚不断深化的制度条件下,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得以显现,金融集聚程度越高的地方,能从市场一体化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一体化程度高的地方,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越明显,二者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已显现。值得注意的是,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银行业的集聚。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市场一体化改革和金融集聚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研究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能通过“竞争效应”、“溢出效应”、及“金融稳定效应”提升东道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摘樱桃”行为对东道国银行客户市场及金融稳定性产生冲击。当东道国面临金融危机时,外资银行也有可能成为资本外逃的重要通道。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产生“人才效应”,造成东道国银行业高级人才的流失,降低东道国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管理效率。通过对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竞争效应有限,而溢出效应、金融稳定效应及人才效应较为显著。另外,国内银行自身规模对银行绩效无重大影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银行业绩效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6.
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末金融自由化尤其是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在金融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日益明显,净利差也已成为衡量金融中介机构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关于净利差决定因素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对学界关于净利差的测算、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不同区域内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商业银行净利差各种决定因素的梳理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监管效率,也有助于对我国渐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7.
依托技术创新发挥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将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引进、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3种模式,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但在发展初期会带来碳排放增加,二者呈倒U型门槛特征。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降低碳排放,但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而且,随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愈发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综合创新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减碳作用更强。数字经济时代,应依托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优势,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与模仿改造,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  相似文献   
38.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突出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延缓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二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削弱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三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降低了货币供求的稳定性;四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打破了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物价间的稳定联系;五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增大了货币政策效果的不可预期性;六是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使货币政策的利率调控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不得不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协调推进稳增长和稳杠杆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在显著降低企业负债率的同时还能带来企业资产效益的显著提升;企业负债率与企业资产效益之间确实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一错配效应随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而被削弱;金融结构市场化对大企业、地企和房地产业企业负债率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从而有助于缓解企业部门内部金融资源的规模错配、产权错配及行业错配。本文的研究对于科学制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政策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0.
股份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