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中国是碳金融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根据中国国情发展碳金融体系,促进低碳技术、资金的流动和聚集,推动低碳经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尤为紧迫。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的关系、碳金融工具以及国内碳金融发展等角度对相应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2.
银行不良贷款对一个国家而言相当是一种"金融环境污染",它产生了负效用,它是与低碳经济格格不入的,因为它是高能耗、低效率。文章在设计的银行不良贷款社会效用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银行不良贷款数据对中国效用的相对大小做了模拟,并发现:(1)当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率从7%下降到1%时,中国的社会效用将从-208.626单位增加到55.524单位。(2)从2003—2050年当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增长率保持7%时,中国的社会效用下降。从2040—2050年中国的社会效用将从-100下降到-200单位。文章研究了银行不良贷款对中国的福利产生负效用的相对程度,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银行不良贷款对北京的负效用的相对程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对现有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文献的分析,分为考虑与不考虑预期3月进口用汇与短期外债用汇两种情况,分别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借助MATLAB求出4种外币的10年期与3月期8种政府债券组合。研究结果显示:考虑汇率变化导致持有外币资产收益变化的建模与计算分析发现:(1)为满足偿还短期外债与最近3月进口的用汇的需要,最好采用限制币种最低持有比例的情形,在风险发生突变并且迅速增加收益几乎不变的点为外币资产组合的最佳点,即有效前沿的转折点处;(2)就中国目前的外债与进出口状态而言,相对安全又具有合理收益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如下:英国3个月国库券为10.73%,10年期欧元债券为1.52%,3月期欧元债券为6.2%,3月期日本国债为5.65%,3月期美国国库券为75.91%,8种外币政府债券资产中的其余种类的比例均为0。  相似文献   
34.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外汇储备理论,构建外汇需求模型,通过GMDH网络数据驱动型的数学方法演绎,得到了一个实证研究具有良好拟合优度的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非线性模型。得出在美元贬值的预期下,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主要受到人民币"持有成本"影响的结论,这一结论有别于前人对我国的实证研究;在过滤掉一些传统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我们的推论是:在人民币持有成本下降的情况下,海外游资进入中国也是推高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来自于一国的人均GDP与宏观金融环境(用保险密度来简化与量化),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惯性来自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量与国际经济合作完成额的滞后期的值与对滞后期变量敏感度系数的大小。本文使用中国1991年至2003年的数据,对对外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宏观动力与惯性假说做了经验检验,该组数据很好地证明了对外投资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宏观动力与惯性假说。  相似文献   
36.
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种种弊端使我国工业生产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遭遇到了严重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如何通过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来克服这一障碍。成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工业化道路上的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其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张莹  曾诗鸿 《商场现代化》2010,(10):147-147
中国银行业"走出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国内国际的条件也已经具备。通过分析中国银行业如何"走出去"的决定因素,从而得出:以兼并收购为主,积蓄实力,积累经验,同时注意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8.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交互联动,形成中国碳市场的叠加风险.本文将流动性风险纳入中国碳市场风险管理范围之内,构建中国碳市场叠加风险的评估模型,并以深圳、北京、广东、湖北和福建五个试点碳市场(简称碳试点)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试点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为负,流动性溢价理论适用于中国碳市场,因此,忽略风险因子间的风险依赖,会导致碳试点的总体风险被高估,从而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在叠加风险的度量中,碳试点的叠加风险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此外,实证结果还表明:中国碳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处于主导地位,不应被忽视.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碳市场风险的研究,在实践上为中国碳市场多种风险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