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010年,广西南宁积极开展"创新型企业"和"创新能手"等创新系列主题活动,重点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规模效益突出、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22.
以前经济增长模型不涉及不确定性,关于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的考虑,是我们观察经济现象的必然结果.最近十多年来,优秀的经济学家们将随机优化的理论逐步引入到增长模型中,形成了现代开放式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模型.此类模型的求解主要是利用随机最优控制或随机动态规划的方法.通过随机 Wiener过程得出一阶条件来求解.  相似文献   
23.
为了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的收益,需要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管理。为此,本文通过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分析,同时就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企业的预算管理,特别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预算管理,是一个科学的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但许多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认识、方法等诸多问题.本文在揭示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和谐相处.那么.构建和谐企业就更要"以人为本",实现"三贴近"原则,充分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主载企业生命的动力源泉,只有做好员工的工作,发挥员工在企业的重要作用,用先进的思想凝聚人,用激励的政策鼓舞人,用科学的方法带动人,才能实现人心稳定、生产稳定、安全稳定,最终实现人与企业的共赢.这就需要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原则,长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有效发挥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
关于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及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各种分析方法,揭示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潜在的财务风险情况,并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和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控制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7.
李丽莉 《现代商业》2008,(3):190-19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我国近年来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在不断扩大的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尤为典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问题己不仅仅局限于是我国的经济问题,而且扩大到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因如此,立题研究当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问题,对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李丽莉  蓝竹 《发展》2009,(9):42-43
产业发展决定工业开发区的发展。产业定位决定开发区的发展主题。甘肃各类开发区从产业构成看,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产品加工、石化、新材料、煤化工、建材、医药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几个产业门类,其中许多是甘肃省的特色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29.
一、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包括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入结构、现金流出结构和现金流人流出结构(现金余额结构)。它能清楚地反映企业在不同的资金运营活动中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的流动性。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帮助企业预测财务风险,寻求正确的投融资决策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0.
独特的家庭承包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制于改革开放前的路径依赖,家庭承包制度长期存在产权不明晰、不稳定和不完整问题。为此,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沿着增强产权强度、延伸产权长度、拓展产权广度的路径演化,并呈现出法制化、长期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在二轮承包后期,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需实现从产权界定到产权实施、从产权不稳到产权稳定、从产权残缺到产权完整的转变,重点做好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开展延包试点和配置土地发展权等工作。进一步地,产权强度、长度和广度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很有可能成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范式。文章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可着力于以下方面:从规范研究来看,主要包括农地产权制度的国际比较、“三块地”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使用权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就实证研究而言,主要包括产权强度、长度和广度的专项研究以及产权安全性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