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2篇
经济学   4篇
经济概况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李湘宁  缪仕国 《金融纵横》2010,(8):15-17,4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江苏省中小企业和自然人融资的变化。结果发现,非民间融资相对于民间融资的融资条件有所改善,表现为贷款规模大幅度提高,贷款利率有所下降,借贷期限有所延长。本文认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信息不对称和优质借款人的流失,是造成商业银行借贷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指出了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借贷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江苏省金融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金融业的地位显著提升,在促进江苏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但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优化步伐相对缓慢。近期,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旨在探求未来几年江苏省金融业平衡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4.
<正>(一) 我国金融信托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以其内涵丰富的业务、灵活多样的优势、面向市场的特点而得到迅猛发展。截至1995年末,全国共有各级各类金融信托机构394家,总资产已达9000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7%左右。从江苏省的情况看,拥有法人机构25家,总资产已达300多亿元,为企业直接募集资金近300亿元。金融信托的业务触角几乎覆盖了各个地区和国民经济所有领域,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推动金融改革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信托机构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并且由于仍受到经济改革有待深化及宏观经济尚不稳定的制约而存在诸多不足,因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我国的金融信托业在发展之初指导思想、目标不明确、机构,业务的设计和定性存在偏差。 我国信托业从诞生之初就作为银行的附属物,甚至作为地方银行的角色出现。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为信托业规定了七大业务,1990年增加了可以吸收金额100万元以上,期限半年以下的存款规定。以上对信托业划定的业务范围,从根本上讲都属非信托业务,使得我国的金融信托业至今定位不明,该做的事没做,而做的又都是不该做的,“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与此同时又把信托业的职能和范围过于扩张,“金融百?  相似文献   
25.
一、南京分行辖区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特点分析 1.商业票据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1年末,南京分行全辖商业汇票年承兑总量已达17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64.78%,比1999年增长153.76%:年贴现总量为17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较1999年增长3.39倍;  相似文献   
26.
今年10月中旬在扬州市召开了华东六省一市金融学术交流会第五次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实行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积极开拓资金市场问题。关于专业银行企业化问题大家认为,专业银行实行企业化改革不是单靠银行本身努力就可以完成的。首先,它要依靠政治  相似文献   
27.
本文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期限、抵押和担保条件、融资利率和企业主融资主观满意度的新变化,探讨了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与银行融资二者之间的关系及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8.
2008年3月5日-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在京期间先后接受了《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的专访。近日,在孙行长载誉归来之际,本刊记者就“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等主题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9.
《企业与金融》栏目介绍的银企对话、首钢资金管理模式等情况,反映了当前企业与银行共同关心、需要共同努力抓好的一些重要问题,也提供了学习先进的资金管理和搞好企业信誉评估的经验,从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推动银企工作的共同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