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1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解决贫困农户贷款短缺和还贷率低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2.
印度小额信贷中心:安德拉邦 印度拥有12亿人口,其中只有不到1/4的人可以享受到正规金融部门的基本金融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印度在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地方性农村银行。20世纪80年代,印度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一样,出现了“自助小组+银行”模式,  相似文献   
73.
杜晓山 《浙商》2007,(18):3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人民银行正会同银监会制定一项政策,将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向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资金,相关政策有望在年内出台。  相似文献   
74.
杜晓山点评     
[简介] 杜晓山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小额信贷、扶贫、农村金融。同时兼任陕西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75.
该文利用博弈分析,在金融办-小额贷款公司博弈框架中,提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监管问题出现的理论逻辑。文章分析了金融办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博弈以及均衡结果,得出注册资本金趋大化、以金融风险防范为中心以及贷款额度趋大化等结论,并用江苏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中的监管实践进行了案例证明。同时提出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放宽融资比例限制、推广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以及提高风险准备金比例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小额信贷监管的绩效。  相似文献   
76.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科院和台湾“亚洲和世界社”于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中西部经济发展研讨会”。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及东南亚的约50多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就我国中西部的发展问题各抒已见。现将海峡两岸学者观点综述如 下: 一、大陆专家、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7.
中央的三个一号文件对农村建立的金融体系有清晰的描述。我们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是适应和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功能完备,分工合理,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的完整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8.
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协调支持“三农”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财政和金融手段的各自功能,强调了两者都具有的公共服务的特性,即对公众服务的公平正义要求,以及两者所具有的无偿与有偿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区别,指出两者间相互补充和支持的关系。文章着重论述了财政直接支农和发挥杠杆导向作用撬动金融和其他资金支农的特性,分析了农村金融的支农效应,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目标框架,以及如何促进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新型金融组织和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健康发展等内容。文章最后提出了财政和金融手段结合支持三农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9.
中国小额信贷的实践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本文对中国小额信贷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发挥小额信贷的反贫困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加强规范和监管;逐步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实现从补贴性小额信贷到持续性小额信贷的转变。并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0.
和谐金融体现的应该是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公平正义、兼顾各方利益,包括金融供给方权益的原则。普惠金融体系是和谐金融的一种体现,主张金融要为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群体服务,主张公平的金融服务和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