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54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96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38篇
贸易经济   73篇
农业经济   18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雷晓燕  沈艳  杨玲 《金融研究》2022,506(8):113-131
本文采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研究在我国数字化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被诈骗情况的主要特征以及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并进一步挖掘其影响因素,探讨互联网使用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第一,虽然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但被诈骗者接触后,相对脆弱的老年人群体更容易实际受骗,高达30%的老人在被诈骗接触后会实际遭受损失;第二,本文构造的防骗能力指数显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老年人防骗能力明显更低;第三,互联网的使用同时具有“曝露效应”和“学习效应”;第四,个体认知能力以及当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是影响老年人是否实际被骗及损失大小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异质性的角度看,使用数字技术的正面“学习效应”对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和女性老年人作用更大,超过了负面的“曝露效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对女性老年人的助力作用更为明显,但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