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23篇
经济学   64篇
综合类   3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前,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般提法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对这一改革目标尚有两个问题需深究:一是是否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应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二是改造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后,是否仍然必须保持企业的国有制性质?在回答以上两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考察国有企业的特征。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是:()国家所有必然派生出政府代理。因为,国家主权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国家权力执行机构来代表国家行使国有产权是其逻辑选择。我们事实上不可能在政府之外找一个所有者代表,还仍然使这个企业保持国…  相似文献   
72.
过去40年,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努力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模式的特有内涵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传统政治经济学逻辑或西方主流制度变迁理论中找到答案,唯有坚持直面现实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和发展现有理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本文提出了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三阶段转换假说,即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国家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模式是中国经济学的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障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以盈利为目经营国有资产之间的冲突;二是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与要求确立排他性的法人财产权之间的冲突。企业的产权如果不能人格化(明晰化),就难以硬化企业的预算约束,杜绝损害企业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但如果人格化,则又有瓦解国有制的危险。本文认为,应把国有企业分为两类:非竞争性企业和竞争性企业,前者应维持国有国营或国控的模式,后者则应按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来重塑。  相似文献   
77.
过去人们常常把营业额和利润水平的上升视为衡量企业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然而我们现在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企业的资产和营业规模飞速增长.但它是靠资本“运作”出来的;有些企业的利润水平短期内快速上升.但它是通过“寅吃卯粮”挖掘出来的.甚至通过”调整”财务数据“编”出来的。一些企业家凭借迅速上升的数字走红.但随着泡沫的破灭,走红不久的企业家又销声匿迹。这其中的原因到底何  相似文献   
78.
过去的30年来,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该成就主要来自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非常核心的东西是市场化,即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配置方式上,即过去我们在资源配置上主要遵循等级规则,在等级规则下一切决策权力在政府,财富的创造主体也是政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