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7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建立产权交易市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景明 《广东财政》2002,(C00):21-22
  相似文献   
92.
客观认识我国的中央政府财权集中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权包括税政权、非税收入确定权和收入所有权三方面内容。财权集中度体现的是政府间财权划分格局。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属于财权相对分散的国家。具体表现是财政收入中央集中率偏低和非税收入高度分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新旧财政体制并存、预算不完整、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尖锐。综合考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央政府支出责任扩大趋势、控制财政风险等因素,我国理应提高中央财权集中度.似应逐步实现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60%的目标值。  相似文献   
93.
政府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就是为人民自主发展先进生产、弘扬先进化创造条件,就是在为人民自主提高生活水平消除制度屏障。  相似文献   
94.
完善财政体制寻求基层财政解困治本之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我国近年的县乡财政困难,是社会结构转型中制度转型有效支持不足而积累的矛盾在基层政府理财上的反遇,戌政府体制,省以下财政体制存问题和农村区域各生产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本文重点分析了促成其层财政困难加剧的三个财政体性因素,并提出了配套改革,调整政府体制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95.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率下调是外部冲击和前期宏观调控措施交叉作用的结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会改变基本发展趋势,但也需要防止阶段性的信心危机导致经济过度下滑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增长率下调、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使得中国经济能否正常增长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目前保增长已列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2008年下半年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开始启动,  相似文献   
96.
白景明 《中国金融》2013,(16):22-24
城镇化推进对现行税制安排提出了多重挑战,其核心难点是如何使税收增长与民生保障有效统一起来,进而为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创造良好制度条件逐步提高城镇化率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渐增。如何筹措  相似文献   
97.
实施半年多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取得了何种成效,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从现实经济运转和制度变革状况出发,本着综合性原则判断,我国推行的结构性减税具有三方面成效。  相似文献   
98.
今年,中国财政收入呈现出总量下滑势头,1—7月全国财政收入4.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同比下降6.3%,地方本级收入同比增长6.8%,1-4月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从表面上看,中国财政收入形势相当紧张,特别是如果把支出压力强劲扩张联系起来考虑,情况更加令人担忧。然而,如果我们从结构和政策角度深入分析,形势并不是十分悲观。  相似文献   
99.
目前公共财政债务风险安全可控并不意味着今后可以放松警惕,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存在有公共财政风险突然放大的潜能在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升级引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动调整的背景条件下,各方面对我国公共财政债务风险关注度不断升温,展开了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100.
白景明 《中国财政》2012,(12):28-30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日益高涨,并把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视为有效参政议政的必备条件。财政信息是政务信息的内容之一,因此,如何有序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成为新时期政府理财的一大难题。所谓"难",是指如何既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又让公众正确认识财政信息;既落实公众的监督权,又让公众理解、支持政府的财政决策。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现状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是公共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