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差异性进行考察,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双重企业经营目标的古诺模型,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弄清楚了在什么情况下长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在什么情况下珠三角地区更占优势。具体来说,由于市场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相对珠三角地区的"赶超效应"。如果市场工资水平低于由企业的非利润目标权重和两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共同决定的临界值,那么珠三角地区更有优势;如果市场工资水平等于这个临界值,那么两个地区不分上下;如果市场工资水平高于这个临界值,那么长三角地区更有优势。本文还发现,企业的非利润目标权重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会对这种"赶超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政府和市场的权衡从一般原理和作用机制的视角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分析进行了模型化.政府有政府的优势和长处,市场有市场的优势和长处,所以就需要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行权衡.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跟一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会比发达国家的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2000年《经济学家茶座》初创时期,詹小洪老师在创刊号(第1辑)上发表的《京城十类经济学人》一文曾经在圈内广为流传,影响了很多经济学人和经济学子。詹老师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决策圈经济学人、议会经济学人、方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民间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和报章经济学人十大类。史晋川教授发表在《学术月刊》2005年第6期上的《经济学家和经济理论研究》和赵红军博士发表在《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2辑(总第34辑)上的《从林毅夫的世行任命看中国经济学家的角色》把中国的经济学人分成了政府(或公众)经济学人、企业(或公司)经济学人和学院(或理论)经济学人三大类。当然,其中一些经济学人可能兼有多重身份(所谓“多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为例对集体行动的实现从忠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忠诚有利于集体行动的实现,并且这种实现是通过策略互动表现出来的.每个个体对自身组织的忠诚程度普遍较低有可能导致这个组织的集体行动的失败;反过来,每个个体对自身组织的忠诚程度普遍较高则有可能导致这个组织的集体行动的成功.即使异质性个体具有同样的忠诚程度,同样的忠诚程度也未必发挥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基于公平相容约束扩展了朱宪辰、李玉连(2007)的模型,扩展后的模型更具有现实解释力。集体行动能不能实现,除了要考虑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个体理性约束以外,还必须考虑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公平相容约束。符合组织者的个体理性约束但不符合其公平相容约束的集体行动照样不能实现。而且,搭便车者的破坏性作用是不容小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笔者题为“中国的疆域变化与走出农本社会的冲动———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地理学解析”(文贯中,2005)一文发表后,主编姚洋转来皮建才的长文,题为“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我们到底站在哪里?”(以下称皮文),评论笔者和其他几位学者发表于同一期的有关李约瑟之谜的一组文章。皮文不但热心李约瑟之谜的研究,而且大胆提出批评,自然应予鼓励,所以决定作一回答。一来,可对被人误读、误解之处作些解释,这样双方都可轻装上阵,避免概念上的纠缠不休而影响研究的深入;二来,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学者对李约瑟之谜发生兴趣。皮文对笔者的观点虽有直率的批…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中国关系型社会里声誉在集体行动实现中的作用时,通过对公共物品自愿供给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可以发现,当异质性个体贡献不同的份额时,声誉收益在决定博弈结果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不同的个体而言,相同的声誉收益未必发挥相同的作用.关系型社会的组织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声誉收益的大小,进而决定了集体行动能否实现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重复建设的内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重复建设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虽然重复建设几乎无法从国际主流经济学文献中检索出来,但是这并不妨碍国内学者对重复建设的定义达成共识。魏后凯认为,重复建设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数量过多造成全国总体产能过剩、生产设备闲置的现象。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过程,所以重复建设问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产业表现形式。探讨重复建设的根本性成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在了解了根本性成因以后我们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在重复建设的成因上,目前主要有5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转型的演进可以从改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思路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励机制的转型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社会博弈的推进反映了中国改革的动力和阻力的较量。政府是推动中国转型的最重要的动力,但政府作用的局限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国在新阶段转型的过程既是一个政府推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完善自身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