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9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25篇
贸易经济   54篇
经济概况   4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从去年全球性衰退的阴霾中走出来的世界经济乍暖还寒,经济运行中潜藏着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前景黯淡。  相似文献   
22.
下半年:出口增速趋缓进口增速加快———1997年外贸形势分析与全年预测国家信息中心祝宝良进入1997年,我国外经贸调整政策对出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消失,国有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今年1~4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2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相似文献   
23.
上半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回升势头,尤其是投资、出口、工业生产和金融等多项指标增速为近年来最高.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有观点认为投资高增长造成生产资料瓶颈,我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宏观政策导向应避免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实际上正处在由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阶段,是在实施多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自主性增强的集中反映,并不存在过热现象.今后一段时间内,应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把就业、再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地位,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24.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支撑“十一五”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度越来越紧密,两者相互的影响愈显突出。因此,认清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决策和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密切配合,联手对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加以“降温”,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调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但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  相似文献   
26.
27.
28.
2010年以来,通胀预期高企、食品价格高位攀升、进口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流动性相对过剩等因素推动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尽管国家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但物价上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大了调控物价的难度。  相似文献   
29.
1、乱占滥用耕地问题突出,粮食连年减产,粮食价格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30.
当前的投资热中存在着的政策与实施效果之间、市场预期判断之间、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明显反差,这些“反差”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运行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