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与企业融资生命周期理论结合可见,中小企业更适合股权融资.股权投资基金制度的产生可以看做是私募制度下投资者进行风险平衡的需要,客观上具有增强融资者风险认知与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双层功能.从融资方来看,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则是一种能带来增值服务的"超资金需求"资本制度.然而,该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永乐"、"亚信"等企业的融资教训表明,企业需慎重评价私募股权融资模式,通过对赌合约条款的明确细化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价值增殖的源泉是人的活劳动 ,交换不是价值增殖的源泉。在现代市场条件下 ,区域、国家、企业及个人等不同的利益主体 ,其价值增殖的途径既包含了本主体劳动者的活劳动又包括与其他经济主体的交换活动。在市场条件下既强调“源泉”又要兼顾“途径”将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这不但在理论上有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而且可以增强经典理论对我国现存分配制度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周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基于相对估值指标的空间策略和时间策略,运用假设检验和增设对照组以增加结论可信度等方法比较不同投资组合在不同时间窗口下的超额收益率,检验基于相对估值指标的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以及各指标之间具有的共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相对估值指标在中国股市作为投资选股标准总体有效,虽然表现出了指标值越小、组合收益率越高的共性,但有效程度和具体的操作标准差异较大;第二,中国股市使用市盈率PE、修正市净率APB和修正市销率APS指标来选择投资组合会出错的几率相对更小;第三,与用最近1年的增长率去修正相比,用较长年限的平均增长率去修正而获得的修正市盈率指标PEG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4.
教育筹资体系具有系统性,可以从转移支付性、市场与计划性、财政性与金融性等多个角度分析和认识。教育财政资金与教育金融资金都能改善教育的公平程度。然而两者在渠道过程、甄别标准、配置效率、激励效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特征或效率差异。同时启动两种机制,促其“强强联手”,不仅可以降低“机制失灵”,还可以在良性机制效应方面互相融合放大。由于制度产生的后序性问题,债性教育金融制度,特别是股性教育金融制度的构建与改良需要观念创新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5.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信用卡产品,复杂的分类使得普通群众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用卡,同时,银行也要花大力气解释并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不仅增加了客户的负担,也增加了银行的成本。  相似文献   
56.
分成制教育金融的决策机制是分成制教育金融理论的关键环节。三种决策方法表明:收益、收益率、分成率都可以作为决策依据,但相比而言,收益更适合作为教育金融契约潜在双方是否签约的核心指标和依据。收益率、分成率则更适合作为谈判时的操作性指标,而相较而言,分成率的操作性更强。由于人力资本积累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存在,往往使投资者的操作性指标获得一个溢价。如果能采取有效方法对各种风险加以管理和消解,就会增加谈判指标的弹性,使投融资双方获得一个更大的谈判空间。实证举例,有利于推动教育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7.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政府-市场”格局。格局优化伴随着一个包括卡尔多-希克斯、帕累托最优在内的利益调整过程,利益调整应当服从“国民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和终极目的。格局优化的路径之一是政府控制对象的嬗变:政府通过“四种”资产的转换,实现行政控制向经济控制的过渡和经济控制从“企业产权层面”向“纯资产产权层面”的转换。这些命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寻找到优化的中国政府资产转换最优路径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58.
分成制需求方教育金融制度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金融制度主要表现为助学贷款,目前也出现了在校园销售信用卡的业务.这些债权式教育金融制度不具有良好的"风险-收益"对称性,也不利于资金需求方转移风险.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和规避风险的需要,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是一种能克服债权类教育金融制度的有效合约.事实上,从现实中所存在的"租佃分成制"、"明星-经纪人盈利模式"以及"接收入比例还贷"等合约中,可以找到分成制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59.
窦尔翔  龙淼 《资本市场》2009,(6):96-101
2007年以来,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作为中国内地一个新兴之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就在北京与上海这场金融中心之战尚未分出胜负之时,一场PE中心的争夺之役已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60.
窦尔翔  柴楠  陈茜  王夷 《改革与战略》2009,25(10):75-80
人的培养效率有赖于通过“培养链”的完整、高效来提高。在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产生之前,人的相关培养环节要么缺失、要么低效,或者呈现没有内在联系的散乱状态。分成制所具有利益捆绑机制,通过投资者对教育供求双方的分工与整合效应来提高教育效率。投资方对教育需求方的分工与整合,表现为投资方代替教育需求方对教育做出决策,并对教育供给机构进行评价和筛选;投资方对教育供给方的分工与整合,主要表现为促成散乱的教育机构形成有机的链式结构,并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边际原则”进行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