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营业税征税范围的筹划 (一)对劳务发生地点的筹划。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其中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这种情形强调的是劳务“发生在境内”。境内纳税人在境内提供劳务,其行为属于营业税的管辖权范围;境外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使用的,无论其在境内是否设有经营机构,其行为属于营业税的管辖权范围;而境内纳税人提供劳务在境外使用的,其行为不属于营业税的管辖权范围。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结合上海实际情况,分析金融创新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如何推动金融创新、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软环境和良性循环的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当前可操作的具体工作目标,积极探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3.
金融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创新文化环境营造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金融支持对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金融支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素构成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4.
上海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峰 《中国市场》2007,(45):90-91
本文在考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已有进程和成绩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阶段的约束条件和潜在机遇,从进一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和良性循环的金融中心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建设经验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伴随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强化,国际金融的发展趋势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作用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战略指导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要求,转换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渐渐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紧扣"协调发展"主题,着力"机制与模式"构建,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7.
我国金融中心城市的博弈状况第一阶段(1992~2001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博弈。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刚刚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金融市场还处于寡头垄断向市场竞争转变的初始阶段,计划经济下的垄断市场形态依然存在,所以,金融中心建设行为依然以政府主导为主,不具有竞争性。第二阶段(2002~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博弈。在这一阶段,垄断市场形态已经逐步为竞争市场形态所取代,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一个国家一般只有一个金融中心的常态,北京、  相似文献   
28.
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际金融中心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特别是金融BPO业务的发展背景,分析金融BPO业务的功能和发展趋势,考察上海发展金融BPO业务的有利条件,强调按照"高、新、特"的原则,重点扶持金融服务外包业务(BPO)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金融体制与市场机制,就上海建设离岸金融BPO中心与人力资源供应模式创新的整合问题提出系统、可行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9.
聂峰 《时代金融》2009,(8X):21-23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探索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险救助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峰 《农业经济》2008,(5):93-94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