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宏观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本文从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出发,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定量分析了广义货币M2增长的主要来源及其与M2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外汇占款是广义货币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金融危机后外汇占款为国内信贷扩张提供了支持,而国内信贷扩张最终导致广义货币的迅速增长,所以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过多是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2.
胡海鸥  冯霞 《上海金融》2012,(3):24-27,116
利率市场化注重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利率自由化则强调市场运行规则的转轨,只有将市场化推进至自由化,才能形成能够有效释放压力、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利率。利率自由化的目的是为均衡利率体系提供调节的合理坐标,只有通过买国债发行货币才能实现而不致发生利率体系的扭曲。但要实现货币发行方式的转变则必须明晰产权制度,将"藏富于民"思维转向"还富于民"思维,这也是利率自由化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3.
104.
三市场结合的利率调控是目前加拿大央行实际操作的调控方式,这个方式与美国的调控不同,与我国的差别更大,但是,却更显简捷、有效和完整。本文介绍、分析和研究三市场结合利率调控的理论、机制和作用,以及实施该调控模式的依托条件,证明尽管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实行这种调控模式的经济和制度条件,但是它仍然是一个可以为我们借鉴的调控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要促使我国教育市场化规范有序的发展就一定要明确教育市场化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要市场化,而是将政府不从事的那部分教育市场化,并且要加强对教育市场的培育与监管,还要拓展教育市场化方法的创新,才能提高教育市场化的声誉,降低教育市场化成本,促使教育市场规范有序地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胡海鸥 《金融研究》1997,(10):61-65
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内生货币理论介评①胡海鸥正当我国将货币政策当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时,西方国家却形成了一股从根本上否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思潮。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西德尼·温特劳布(Weintraub,SineyS.)和尼古拉斯·卡尔多(Kald...  相似文献   
107.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为了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向西部地区投下了大量资金,却没能形成相应的生产力。其原因甚多,相当重要的一个是国家向西部提供资金方式本身的不合理。本文拟讨论传统资金供给方式的问题所在。取代这种方式的对策,以及实现这种对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8.
前不久,我作为评标专家参加一个招投标会议,评定最有资格作为该区社保基金的存人银行。尽管,我们的招投标过程做得与市场经济要求的一样规范,但是它却异化成为个别单位谋利的工具。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招投标的本身,而在于尽快走出计划管制的惯性,否则,所有其他市场化的手段都有“形似,而神不似”之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9.
所有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国家,其货币供给基本保持封闭式循环,这样社会货币供应量会基本保持不变,央行可以有效独立地实施宏观调控。而我国的货币供给是开放式的,虽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长此以往,央行将丧失调控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我国的货币供给方式应从开放式循环向封闭式循环转变。  相似文献   
110.
改革三十年利率市场化路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利率市场化至今还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其主要原因在于路径选择没有详尽描述市场化利率的应有功能,没有注重资金自由流动和实现金融市场的一体化.所以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思考应该是以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为目标,以实现资金自由流动为基本方法,构建货币供给直接影响利率的基本框架,创造新的金融工具,作为央行调节各子市场之间资金余缺的工具,之后,逐步放开利率管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