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我国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笔者系统研究了内部控制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公司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操控,而且相比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管理者通过对公司盈余进行操控,以增加其在职消费,且主要通过向上盈余管理,尤其是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内部控制质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公司的向上盈余管理,从而降低管理者的在职消费;内部控制通过向上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来抑制在职消费的管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时序上的演进态势,国家间技术差距存在马太、收敛和制衡三种效应。本文认为,UNDP(2001)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能全面反映一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本文运用其计算方法计算了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成就指数,把UNDP(2001)的单年数据扩展为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发现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技术成就水平总体上呈收敛效应,但少数国家存在马太效应,表明全球各国的技术差距在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赶超战略有一定的成效。中国不能继续依赖旧有技术扩散,而要在技术创造、新技术扩散和人力技能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3.
14.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且企业应该也必须会成为解决“企业间债务危机”的主体,突破口在于企业加强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本文提出了我国现行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弊端,论述了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障碍和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正> 2003年11月22日、23日,“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博螯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以及我国反倾销专家周世俭、王雪华等就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演讲。同时,与会的企业高级管理层和我校MBA学生同主要演讲者通过零距离对话进行切磋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的在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这个转折点的出现,与中国经济、社会进步的整体进程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7.
范黎波 《新财经》2014,(4):19-19
经过30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转变,中国经济己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都与中国相关,而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所在地仿佛已成为边陲小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应对危机有三个优势:一是中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二是中国存在资本管制,为中国筑起一道“防火墙”;三是中国货币政策稳健。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在全球金融海啸中,有观点视中国为避风港,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R&D投入是技术进步的基础。本文利用中国1987—2005年的R&D投入和GDP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ECM)及葛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得出结论:从长期来看,R&D投入和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稳定均衡关系;在我们所研究期间的短期内,R&D投入变动不是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给出的解释是:R&D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跨技术和商业两个界面。R&D投入主要表现在技术领域,从技术扩展到商业应用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激励和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范黎波 《新财经》2014,(5):91-93
粗放式发展模式仍然困扰着中国制造业,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制造业的未来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将决定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