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25篇
计划管理   45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36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30篇
信息产业经济   20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萧惑之 《中关村》2010,(5):106-109
吴敬琏教授一贯认为——“由于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而自我革命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旧体制中有种种权力和利益的人来说就更困难。但是,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革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革既得利益者的命更难”。由此而引发出诸多的争论,往往使吴敬琏教授成为争论的漩涡和“孤独战士”。  相似文献   
162.
中关村视线     
萧惑之 《中关村》2012,(12):18-19
北京市委常委陈刚谈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重道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善之区任重道远,中关村示范区责无旁贷。北京市委常委陈刚接受记者采访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谈到中关村如何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时,提出"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站在全球的视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关键技术靠  相似文献   
163.
萧惑之 《中关村》2012,(8):64-64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结束了在“世行”任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回到祖国。我先是拜读了他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林毅夫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温和地坚持”己见。令人十分感动。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那篇传世的《归去来辞》——这是一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抒愤懑之作,其不肯“同流合污”的积极暨“乐天知命”的消极,影响了诸多的知识分子。日前,又读到林先生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激情满怀,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新“归去来辞”。  相似文献   
164.
萧惑之 《中关村》2012,(10):56-56
时下垄断型国有大企业更当自警、自重、自律,防止陷入"利益集团"误导的陷阱。  相似文献   
165.
萧惑之 《中关村》2013,(5):56-56
惟有重启改革,“让理想照进现实”,才能够解民忧,纾民困,振民心。 著名的民营企业家“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今年“两会”期间讲了一席让人难忘的话。剔除发自肺腑的套话后,在我的脑海只存翻一声无论如何也挥不去的呻吟——“我们的精力都集中在怎么批准一个项目上,怎么去和那么多人打交道,怎么去盖一个公章、签一个字上,我们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166.
萧惑之 《中关村》2014,(9):65-65
吴敬琏教授由"吴市场"到"吴法治"的升华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法治中国"践行"以宪治国、以宪执政"是中国深化改革的"升级版"。如果说中国有一位经济学家的意见永远值得听取的话,那就是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吴敬琏教授。24年前,某些学者对市场经济肆意挞伐时,诸如"中国的改革绝不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甚嚣尘上,并以势压人——"时刻提防不要偏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7.
萧惑之 《中关村》2014,(6):62-62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紫光阁论坛”上提出“道德力量调节”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的社会有三种调节方式。第一种是“市场调节”,靠一只无形的手来支配资源的配置。第二种是“政府调节”,靠一只有形的手即政策、法规、法律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8.
萧惑之 《中关村》2014,(12):44-44
《时间都哪儿去了》在中关村打工族群"蚂蚁雄兵"中传唱,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涌上眉头激荡在心头。由此生发出新的感慨,一言以蔽之曰:"一年辛苦为谁忙",创造的价值都哪去了?一位年轻勤奋的快递员,每日工作12个小时,月收入约6000元,"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变老了";一位"不惑"之年风华正茂的中层管理,月收银约8000元,"看上去很美",觅"另一半"却"百战百殆",孝敬父母也是口惠而实难至。  相似文献   
169.
当今社会已全面迎来数字化时代,物质世界的数字化属性不断被挖掘、数字价值深度释放,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迭代,加快向产业和行业下沉。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重塑业务模式,成为新旧动能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是劳动者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和融合国民经济各产业,创造数字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价值创造活动或经济形态。其关键在于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生产力要素中,使相关要素获得技术升级并应用于劳动过程,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数字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创造着丰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力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数字经济的内涵、性质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字经济的价值,探讨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0.
在全国和各级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取得了大量资源,经济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