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58篇
综合类   55篇
贸易经济   19篇
农业经济   29篇
经济概况   1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01.
202.
我国农业已经演变到这样一个新阶段 ,即如果不在农业中广泛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系统中 ,生物技术属于最薄弱的环节 ,这就要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生物学因素的基础上。与此同时 ,还应正确处理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与提高土壤肥力以及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以使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03.
204.
温州城镇化道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蓬勃发展的小城镇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周围乡村的基础上,它的形成、发展,与周围乡村的发展息息相关。小城镇的发展过程,是农村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市民化相互交织、同步运行的过程,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的过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5.
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潮认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但是,当我国城市化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为什么反过来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我们认为,这和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偏差是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6.
我国工业化之所以获得史无前例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低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产业,又是资源消耗型产业,是不可能永远发展下去的,终究要出现资源供给的“瓶颈”。[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必然要受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不仅不会缩小收入分配的差别,还会扩大人们在财产占有方面的差别,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较大收入差别.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是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功能.这两个功能的基础是激励功能.而激励功能主要是通过相对收入差别或者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相对收入差别来发挥作用的.如果收入差别过小,没有激励和约束作用,市场经济就难以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208.
工业化道路与"三农"问题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农”问题,是与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与此相相联系的城乡二元结构交织在一起。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是农村工业化在前,城市工业化在后,城市工业化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却出现逆常规现象,即城市工业化在前,农村工业化在后。这是因为我国以往那种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市为基础的国家工业化,是把80%左右的农民排斥在现代工业文明之外,继而潜伏着日趋尖锐的“三农”问题。这就存在着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同时.推进农村工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9.
210.
许经勇 《江苏经济》2002,(10):10-1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支持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因素已基本消除,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因素尚在形成之中,因而导致经济自发增长的能力减弱,内在收缩力度加大,这就决定了经济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软着陆”之后,仍然继续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爆发危机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为维护国内经济稳定,保证香港经济繁荣,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在客观上形成外部通货膨胀与内部通货不膨胀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在出口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上升,而且表现在国内商品和劳务价格的相对下降。“一升一降”的互动关系,便是形成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同时伴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体制转轨造成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预期。职工下岗、干部分流、就业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养老制度的改革陆续提上议事日程,并且都直接关系到民众个人的生存性收入与支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手头持有一定数量资金的货币必然上升,节制甚至推迟近期消费以防不测的偏好必然强化。于是,本来就表现为供给大于需求的货币,现在变得更加供大于求;本来已经收缩的投资与消费,现在变得更加收缩。零售物价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呈回落趋势,甚至出现负增长。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中央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