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1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再生稻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两晋至南北朝是其创始期;隋唐宋元是其初步发展期;明清是其持续发展期。(二)中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仍然把再生稻的栽培作为增产稻谷的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同时将再生稻的生物学和栽培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科研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三)中国近些年来把开发冬水田培育再生稻作为农业增产的重大措施之一,由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为南方地区开发冬水田培育再生稻奠定了科学技术的基础。(四)中国历史上栽培再生稻的优良传统,正在当代农业增产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原始农业的耕作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农业有近万年的悠久历史,大约在1万至2300年前处于原始农业时期。根据考古学和民族的资料推断,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刀耕阶段,在这个阶段以刀斧和未棒为主要生产工具,生产的重点是林木的砍烧,采用砍倒烧光、刀耕火种、年年易地的撂荒耕作制,此期人们过着频繁的迁徒不定的生活。第二个阶段是锄耕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发明使用了锄、铲、耜之类的松土工具,生产技术的重点已由林木的砍烧转到土地加工上来,实行耕种若干年、撂荒若干年的轮荒耕作制,此期人们已经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第三阶段是发达的锄耕阶段,这个阶段普遍使用耒耜之类的耕作工具,其前期实行以“菑新畲”为代表的轮荒耕作制;其后期实行以“田莱制”和“易田制”为特点的轮荒耕作制,并且土地连种制已经萌芽。“休闭制”和“轮荒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各地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认识正在开展讨论。本文试图根据有关资料阐述我们的看法,同时也借此回顾一下我国农业的经验。 国外一些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走了一段曲折道路,企图从“无机农业”转向“有机农业”,并把我国传统农业称为“有机农业之母”。我国有我国的条件,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我们对中国古代南方水田耕作体系的再探计和再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隋唐宋元时期,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是由水田的“耕耙耖耘”和旱作的“开垄作沟”这两个环节组成的。及至明清时期,随着间套复种的发展,不耕而种的“免耕播种”也随之发展起来。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是由水田的“耕耙耖耘”;旱作的“开垄作沟”和间套复种的“免耕播种”等三个环节组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三个环节的结合,而是在多数情况下,采取两种结合方式。即在稻麦(豆、菜)轮作复种的条件下,采取水田“耕耙耖耘”和旱作“开垄作沟”的结合方式;而在间作套种的条件下,则采取“翻耕耙耢与免耕播种的结合方式。我们认为,水耕与旱耕结合,翻耕与免耕结合、免耕与耨耕结合,是南方水田耕作的三大优良传统,在现代的耕作改制中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郭文韬 《中国农史》1993,12(1):93-104
本文首先探讨了商丘地区两千年来旱灾发生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干旱的周期性、干旱的季节分布规律,以及连年干旱的频率等问题,为防旱治旱提供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原地区防旱治旱的历史经验,以资借鉴。最后对商丘地区的抗旱治旱问题,提出了几项关键性的措施。认为采用抗旱作物和耐旱品种、搞好种子处理,充分发挥农作物自身的抗旱能力;搞好抗旱耕作,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实行抗旱播种,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层贮水,从而使蓄墒、保墒、用墒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防旱治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