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66篇
工业经济   66篇
计划管理   127篇
经济学   63篇
综合类   44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75篇
农业经济   47篇
经济概况   7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以对贵州电力企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检验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组织认同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内部人身份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组织的自尊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认同在高承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内部人身份感知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闰桂娥  方芬 《中国邮政》2007,(11):62-63
一直以来,德国邮政银行注重以发展为导向,不断谋求新的市场定位,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德国邮政银行着力降低服务成本,大量开办一定范围内的贷款业务,改善资产和债务管理状况,并先后引入了约40个项目。在不断的变革中,德国邮政银行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4.
105.
虽然大多数的网民如今还不太习惯于从网上付费下载一本图书,在电脑上慢慢阅读,但是E-B00K这个词组对网民来说并不陌生。在2004年里,这个词组更是不断地被提起。甚至有专家断言,今年将是E-BOOK嬗变的年度。从杭州的2004年中国E-BOOK产业年会,到西安、北京的“2004年网络出版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6.
2007年1月1日在新会计准则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在许多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计量方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的运用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7.
108.
媒介意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经常脱节.显性原因是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缺失;隐性根源是大众媒介对农民的俯视效应,农民话语权的缺失.大众媒介的利益驱动导致农村居民媒介信息上的劣势,也使得其无法有效地影响政府的经济人动机,也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出现不足.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受众的教育、增加接触媒介机会是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9.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是我国会计界的又一件大事,它是自1993年以来,会计核算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的到来,它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1999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开始实施了。国家以法律形式加强了对土地,特别是农用地的保护力度。然而,改革开放20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农用地和环境为代价,宝安也不例外。在农用地、可利用土地都日益减少,而法律却日益严密的情况下,如何认识和处理农村土地利用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呢?本文试图以宝安区公明镇的情况作背景,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